1 / 7
文档名称:

关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9/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电磁感应与GPS两种土地测量技术的应用,并总结了各个技术特点与优势。
关键词:测量技术;电磁感应;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大大加强。在我国这样一个综合国力增强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如房地产企业等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剧烈增大。因此,我们应该对土地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测量,以缓解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应该在土地测量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对测量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和完善。此外,引进国外先进的测量技术,借鉴其测量技巧,对于提升我国土地测量技术的总体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必须通过测量我们才能确定土地的面积等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测绘数据是最基础和原始的资料信息,它的精确性是决定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测绘数据是否准确与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息相关,进而会对项目决策或投资等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最早的土地测量方法是使用钢尺与比例尺结合,该方法原理简单,但在实际测量时不能解决较难处理的地形(弧形、折线等)。为了克服因不规则地形造成的测量困难,测量专家开始尝试采用经纬仪,先在支架上固定经纬仪,然后多角度测量各个拐点,最后用钢尺丈量已测量得出的数据从而计算出被测对象的面积。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还是比较繁琐,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测量专家引进了能够方便测量不规则地形的全站仪。利用全站仪进行土地测量时不需要固定经纬仪,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电磁感应设备有具有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端子。一是信号发射端子,其动力源为特定频率的交流电。在工作时,信号发射端子首先产生原生磁场,大地深度越深,该磁场的磁场强度越弱。又由于原生磁场随着时间动态变化产生了交流感应电流,进而伴随有次生磁场的产生;二是信号接收端子,它的功能是接收信号发射端子产生的原生磁场次生磁场信息。也正是得益于该技术的特殊工作原理,电磁感应设备在测量大地电导率的时候不用接触大地,也不需要探针,对电缆线的需要也很少,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磁感应技术应用于土地测量工作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1)能够非常快速地获取土壤信息。比如若要进行行距30m、间距5m的田间调查,应用电磁感应技术可以调查几百公顷/天,这要比常规的调查方法快100倍以上。(2)测量及时并可重现。利用电磁感应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地理位置,同时收集与之对应的土壤质量信息,这使得调查资料具有很高的重现性。(3)可获取的信息量大。在进行大量取样土壤调查时,传统的取样调查方法无法保证土壤的原位质量信息,会使调查结果的实用性大大降低。而电磁感应土地测量技术不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大量采集,便能很好的展现原位土壤甚至是特定深度土壤的质量信息。(4)后期投资少。电磁感应土地测量的主要投入是设备购买,几乎不需要后期投资。一是因为设备能长期多次利用,二是因为进行土壤质量调查时,一般2人便能够进行较大规模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5)运用专业的分析软件能够得到土壤信息的三维立体分析结果,这可以展示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