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逻辑学在诗歌创作及教学中的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逻辑学在诗歌创作及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9/29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逻辑学在诗歌创作及教学中的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逻辑学在诗歌创作及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文字逻辑诗歌
论文摘要: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逻辑在诗歌中的运用也是较为普遍的。诗歌的创作修改离不开逻辑知识的运用,本文着重就诗歌当中逻辑知识运用的一些问题做一些粗陋的探讨。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得到体现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工具。应该说,语言和逻辑有着必然的、不可替代的联系。当前我国语言与逻辑在实际结合方面的总体状况应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说有一首古诗中这样写到“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在这首诗中就包含了逻辑中的二难推理的论证,而这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逻辑与语言的关系可见一般。但其间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错别字、标点误用、用词不当、概念不清等多种类型。
语言与逻辑思维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逻辑思维不可能离开语言这个形式外壳而独立存在:首先,逻辑思维只有是在语言产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即人类祖先只有在语言出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从客观向主观的质变;其次,逻辑思维的存在与发展也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逻辑思维活动中的概念、命题、推理等逻辑形式必须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才能在人脑中形成并固定下来;第三,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就说明了语言的误用、伪用导致了逻辑的混乱而这正是我们所要避免的。教授语言学的老师在课堂之上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则更应注重自己语言的运用避免由此引起逻辑的混乱。另一方面,语言也不可能离开逻辑思维而独立存在:首先,语言表现为声音与符号的有机结合,即并不是任何声音或符号都可称之为语言。而必须是按一定逻辑联系排列组合成的可以使许多人理解并可以用来沟通的符号的外化。因此,没有逻辑也不可能存在所谓语言。可以说逻辑作为语言或思想最基本最简化的表现形式,是一切有思想的智能生物沟通的惟一思维形式,这就是为什么美俄等国科学家向宇宙散播人类文明信息时多选择以逻辑符号的形式;其次,语言的发展也与思维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新语词的产生,都是在出现了新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更好地搞清楚语言与逻辑的关系,近一二十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正力求发展起一门语言和逻辑学的交叉性学科——语言逻辑学,足见语言与逻辑的紧密关联性。下面我就来具体谈一下逻辑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与逻辑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并就其思维形式来说,诗歌创作主要是靠形象思维而逻辑学主要是靠理性思维。因此,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二者之间就一点联系都没有了。例如,概念与诗歌词语选择之间以及逻辑判断与诗歌词语选择之间的联系等等。
诗歌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感悟的语言艺术,而作为构成诗歌基础的语言,又不是由词语胡乱堆砌而成的;相反是必须按照相应的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的。人们作诗的过程是先有所感悟继而触发自己的灵感再近一步进行构思,进而思考决定选用哪些恰当的语词组成诗句。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也正是一个在选择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吗?因此,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排列组合,选择提炼。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要求尽量用最短的语言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的感受(现代诗歌还没有了字数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