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pdf

格式:pdf   大小:2,72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pdf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3/3/2 文件大小:2.6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为促进苏州高新区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保障高新区山水生
态格局,指导苏州高新区范围内镇、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苏州市
规划局高新区分局特委托江苏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特编制《苏州高新区(虎
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区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平方公里。
2、规划目标
将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
生态环保的示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3、功能定位
真山真水新苏州:以城乡一体化为先导,以山水人文为特色,以科技、人文、生
态、高效为主题,集创新科技生产、高端现代服务、人文生态居住、旅游休闲度
假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
4、规划结构
总体空间结构:“一核、两轴、三心、六片”。
一核:以阳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将山体屏障转化为生态绿核,并成为各个独立组
团间生态廊道的汇聚点。
两轴:太湖大道发展主轴:是新区“二次创业”的活力之轴,展现科技、人文、
生态的融合。
京杭运河发展主轴:展现运河文化的精华,是城市滨河风貌的集中体现,
是公共功能与滨水风光的活力融合。
三心:以浒通片区中心、科技城片区中心、狮山路城市中心构筑三角状的极化空
间,为各自所在的城镇建设组团提供公共配套服务。
六片:包括狮山片区、浒通片区、横塘片区、科技城片区、湖滨片区(苏州西部
生态城)、阳山片区。
空间布局特征:“紧凑组团、山水环绕”
规划采用紧凑组团布局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化建设,各组
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立地生长,通过山水生态空间围合
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空
间。各城市组团之间强调规模、功能和区位等方面的多样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
协作,特别是新老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5、功能分区
规划形成狮山片区、浒通片区、横塘片区、科技城片区、湖滨片区(苏州西部生
态城)、阳山片区等六大功能片区。
6、居住用地规划
,,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
%。:.
7、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各居住社区以3-5万人左右为服务对象设置社区中心,宜结合交通便利的中心地
段或公共交通站点布置,用地面积2-3公顷,鼓励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
8、教育设施
配置内容:规划配建高中8所,中学19所,小学3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
保留3所民办学校。
9、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中心体系:规划构筑“3+X”型公共中心体系。“3”为“城市级中心——
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中心体系,“X”为生态城公共中心,注重城市、
片区中心与客运枢纽的结合以及社区中心与轨道轨道交通站点的结合。:.
10、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快速路规划:规划形成“三横两纵”快速路网结构。
“三横”由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路――通浒路()、太湖大道――鹿山
路――北环路()、苏福路()。
“两纵”由西向东依次为:230省道()、312国道――金枫路(
里)。
城市干路系统规划:阳山以东主干路网呈“十横六纵”布局。:.
11、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规划结构:由“绿核、廊道、网络”构成的绿化空间结构,总体特征为“三廊五
核统绿网,湖光山色润新区”。
五核:阳山是绿化主核,生态城中心湿地、科技城西侧山体群、五龙山、观音山
大型生态绿地构成4个绿化副核。
三廊:由太湖大道沿线绿地、京杭运河及其沿线绿地、浒光运河及其沿线绿地构
成。
绿网:众多的河流湖泊、城市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形成绿化空间的基质网络。主
要分布于太湖沿岸、阳山周边和沪宁高速以东三个区域。:.
12、水系规划
规划根据水体的特征及其所处位置,按照“轴、点、片”的思路进行景观设计。
轴——包括京杭运河、浒光运河和胥江三条主干河流。
点——位于片区中心或公共空间中心,主要由湿地、湖泊构成。
片——按照人流活动特征不同,将高新区分为居住与公共活动空间、生态空间、
产业空间。:.
13、景观系统规划
景观系统结构为“T轴贯五心,山水拥四区”。
T轴:太湖大道为东西向景观轴,串联狮山片区、浒通片区、阳山片区、科技
城片区及湖滨片区,是高新区生态、人文、科技景观的集中体现。京杭运河是南
北向景观轴,串联浒通片区、狮山片区、横塘片区,是高新区的景观标尺。
五心:高新区五个片区公共中心。
浒通片区围绕城际站、中央公园、老街商业区和京杭运河形成景观中心。
狮山片区围绕苏州乐园、狮山路商业、商务服务等形成景观中心。
横塘片区围绕胥江及中心商业形成景观中心。
科技城片区围绕太湖大道沿线商务办公等功能和五龙山-诺贝尔湖-彭山湖-思古
山-思古湖-平王湖形成“十字形“中心景观。
湖滨片区围绕湿地公园形成景观中心。
四区:结合景观要素和功能特征将高新区划分为西部人文生态景观区、浒通片现
代产居主题景观区、中心片现代服务业景观区和环阳山生态景观区。:.
14、旅游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两区三带两中心”的旅游空间结构。
两区:太湖大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姑苏大阳山山水旅游休闲区。
三带:京杭大运河文化休闲旅游带、太湖大道城市休闲旅游带、浒光运河城市景
观游赏带。
两中心:狮山路都市休闲服务中心、生态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15、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划高新区划分3个生态功能区:以太湖沿岸和大阳山国家级森
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功能保护与限制开发地区、以京杭运河周边地区、科技城与
生态城为主体的生态功能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