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孙髯提昆明大观楼联.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髯提昆明大观楼联.doc

上传人:lu2yuwb 2023/3/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髯提昆明大观楼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孙髯提昆明大观楼联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孙髯提昆明大观楼联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孙髯提昆明大观楼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曲折,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帻即头巾。岸帻这是推高头巾。(4)骧:指马昂首奔驰。(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6)翥:即飞翔。(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此山也由此而得名。(8)曲折: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曲折而去。(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10)高人:即旧时说的
“高士〞,他们是一些藐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11)韵士:即诗人。(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17)丹霞:即红霞。(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孤负与辜负相通。(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20)芙蓉:即莲花。(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22)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23)汉·平淮书》载云,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40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24)唐标铁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云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2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26)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云,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27)伟烈丰功:即丰功伟烈,指功业多而且伟大。(28)尽珠帘画栋: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尽:尽管之意。(29)卷不及暮雨朝云:卷即卷起。“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系王勃《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的化用。(30)断碣残碑:碣为圆形的碑。历代帝王所立的
“功德〞碣碑,经过风化雨蚀而断裂残破。(31)苍烟:暮色苍茫中的烟雾。(32)落照:落日时那昏暗的光线。(33)几杵疏钟:寺庙中那疏落的钟声。(34)一枕清霜:一觉醒来,遍地寒霜。(3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这副长联。(36)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的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鉴赏】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上下联各90字,全联计180字。是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撰诗句.
学以致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关于读书的名句,我是深信不疑的。
星期五下午,有幸听了郑老师讲的精妙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期间谈到了读书的问题,触发了我对自己读书态度的摸索。郑老师那么忙,还挤时间看书!瞧瞧,她是那么敬业!知识那么渊博——无论是激发学生的爱好、还是对学生的点评,以及为学生补充德国的背景知识,都让我特敬重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十几年,却要为备一节课绞尽脑汁,东拼西凑,看郑老师讲课轻松自如,轮到自己却千难万难,就是学习时没有认真地去体会落实,没有把有效的营养变成自己的能量的结果!
自从登上了三尺讲台,年少的我把书丢进了柜子。除了教辅资料、参考书,我不接触其他书籍,就连自己订的《读者》也总懒于一瞧,于是烦躁和不安紧随而至,面对学生一大堆让我始料不及的提问,我感觉到自己的语尽词穷和学识浅薄,我开始检讨了自己的虚度年华。
为了不让站在讲台上的自己因为腹中羞涩而为难不已,我今后力求有意识地让自己广泛地接触各类书籍,由阅读经典到阅读时文,由阅读名师到阅读教学理论,我以阅读的形式无限地接近教育的本质。我鼓励孩子们喜欢读书,读美文,我告诉他们: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优秀的作文源于丰富的积存。
或许我们达不到郑老师的那种成就和高度,做不到郑老师那样轻松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但是少一些烦躁,多一些踏实,少一线功利,多一些质朴,这样的读书观会让我们感受到“养性莫假设修身,至乐无如读书。〞反观当今社会,许多人在拥有了无限选择的时候,读的书却没有当年多了,莫非真应了那句
“书非借不能读也〞?许多搁在书柜上的精装本依然崭新如故,或许它正嗤笑着主人的附庸风雅。我希望这只是极少的现象,至少身为人师的我们会坚持读书写字的习惯:读美好的文章,写真实的文字。
解释:书,知识。到,等到。用,需要,有所用。时,时候。方,才。恨,悔恨,懊悔。少,只懂那一点点。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用来教育我们平时应当勤学苦练,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惊慌失措。例句:作为学生,平时要多读书积存,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提问者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