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不死”的新闻客观性的探讨.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不死”的新闻客观性的探讨.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5/3/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不死”的新闻客观性的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不死”的新闻客观性的探讨
摘要:新闻客观性的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然而这一备受新闻工作者推崇并奉为职业理念的原则自产生起就一直备受质疑。本文从新闻客观性的起源、质疑、发展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证,证明客观性的价值及其作为一种新闻理念和手法而存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新闻客观性;质疑;意义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067-02
20世纪40年代,哈钦斯委员会发布了《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媒体要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包括正确评估哪一个消息来源最具权威性,分清事实就是事实,观点就是观点,并尽可能将两者剥离。[1]”
直到现在,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仍包含“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快捷”五个方面[2]。起源于美国的新闻客观性是一种报道理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客观性的报道理念指导新闻工作者进行客观性报道。
一、新闻客观性的起源
(一)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的转变
当报刊还处于党报时期时,报纸大多依附于政治团体,报纸不需要依赖发行量和广告,政治团体的拨款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其记者在报道的时候,受到经济方面的制约,会以本党派的利益为先,按照本党派的利益关系选择和报道新闻,削减对己方不利的报道,并抨击甚至诋毁敌对党派。读者常常只能通过报纸了解片面的信息。
19世纪30年代开始,《太阳报》《先驱报》等便士报产生,使美国的报纸走向了商业化道路,标志着报纸开始逐步摆脱政党的控制。便士报因没有来自政治团体的经济支持,只能靠发行量和广告作为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报道带有很强的倾向性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同意其观点的读者会购买、不同意的不会购买的情况,从而影响其销量。因此为了扩大受众群体,报社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采用客观的报道方式,仅将事实提供给读者,让读者自行解读。
(二)技术的发展
一是电报。根据资料,在19世纪40年代,每3000字的电报费用是100美元,而普通便士报的零售价格是1美分每份[3],因此,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记者在写稿时会尽量挑选最简洁的事实来写,减少自己意见的部分,从而达到了客观的效果。
二是照相技术。照相使得受众相信客观世界能够被客观记录,这为之前只能通过绘画或者文字记录实物的情况带来了改变。在这种技术环境下,新闻工作者能够通过照相技术的辅助向受众传达客观事实,受众也相信这些事实。
(三)实证主义的出现
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实证主义思想来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内涵是以客观性、实证性、精确性为主导原则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在这种思潮的引导下,新闻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事实的搜集,在编写新闻之前会做社会调查,并以调查的结果为准写报道。
(四)事物可知的信念得到确认
在 19 世纪中叶以后,可知论的哲学观点占据了上风,可认知理论肯定了人们认知世界的能力。这为新闻客观性提供了哲学支持,即外部世界是可以被客观手法报道出来的,客观性是可以达到的[3]。
二、对新闻客观性的质疑
(一)一战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
1917 年,美国参加一战后一周,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下令成立公共新闻委员会,服务于政府的宣传目的,协调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工作。此时新闻客观性已经让位于战争宣传,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