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方剂学
祛痰剂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
属八法中“消法”。
分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
应用安神剂注意事项: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腻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第一节燥湿化痰
适用病症:适用于湿痰证。由脾失健运,湿郁气滞所致。症见咳土多量痰稠,痰滑易咯,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肢体困重,食少口腻,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
代表方: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
二陈汤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煎服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二陈汤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二陈汤
二陈汤
随证加减:
治湿痰,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
治热痰,加胆南星、瓜蒌以清热化痰;
治寒痰,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
治风痰,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
治食痰,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
治郁痰,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
治痰核、瘰疠,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使用注意:燥痰慎用,吐血,消渴,血虚,阴虚者忌用。
二陈汤附方
导痰汤
组成: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茯苓、生姜。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涕唾黏稠,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生姜。
功用:涤湿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漉漉有声。
温胆汤
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60g) 陈皮三两(90g) 甘草炙,一两(30g) 茯苓一两半(45g)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煎服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温胆汤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