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5篇.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3/3/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5篇 】是由【Alphago】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5篇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第一篇
“追采时,动若脱兔;赶稿时,静若处子。”这是倪琴给人的影响。她的灰色背包里常年装着“老三样”——笔记本电脑、相机和采访本,伴随着她晨风漂移,跨越山川河流。
2010年,百年一遇的大旱炙烤着红河大地,倪琴到极度缺水的蒙自市西北勒乡采访,目之所及,乱石嶙峋,草木枯萎……她冒着烈日行走在石头山上,顾不上脚崴的红肿,连续走访村寨,真实地反映旱情和党委政府的应对举措。这片大地令她的揪心的不仅是干旱,看到群众破旧的房子里,牛睡一个角落、人睡一个角落,倪琴不由得抹眼泪,准备关注这个群体。随后几年间,倪琴单独或与同事一起,多次深化该乡蹲点采访,写下了《3602户贫困户告辞“人畜混居”时代》和《立志破石斗穷山》《滴水穿石久为功》等多篇报道,记录下这个“深度贫困乡”劈石开路、引水修窖、培植产业的历程。《3602户贫困户告辞“人畜混居”时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一等奖,“石头缝里刨穷根”的精神叫得更嘹亮。
在报社策划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倪琴均担当着重要的组织者、实施者角色。从《石屏县脱贫“摘帽”记》《石屏县脱贫摘帽八大战法》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全掩盖的“泸西阅历”,从红河县合奏“四生曲”脱贫感党恩,到蒙自市勠力同心破“贫”颈等系列报道,倪琴累计用10余万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发出红河撕掉贫困标签时代最强音。
2
做有情怀的记者,写有温度的故事。2011年,倪琴听闻红河州检察院原检察员杨进昌的事迹,深化病房和他的家里、单位四处采访,在杨进昌离世当天含泪写下《正义的坚守者》,在《红河日报》一版头条首发,挖掘出一名新时期政法干警甘守清贫、无私奉献,让罪犯无处遁逃的崇高形象。随后,xxx、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杨进昌的事迹,最高人民检察院追授杨进昌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泸西县马右芬家庭被评比为“全国文明家庭”。倪琴赶往泸西县马右芬的家中,用真诚的话语打欢乐扉,捕获她的生活日常……碎片般的故事在深化的采访和倪琴的用心写作下,渐渐还原了出一个基层人物与命运抗争的鲜活形象。《独手母亲撑起“五残三幼”之家》等系列报道刊出后引发感动与关注,也荣获了第33届云南新闻奖二等奖……
倪琴常感叹地说,听群众的真心实话,写所见的真情实感,才更加明白要珍惜当下的幸福,才更加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使命。这是走基层的收获,也是做记者的本分。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其次篇
蒋静(女)
曲靖市马龙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
朱景花(女)
师宗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级检察官
吕庆昌
4
罗平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一级检察官
吕英(女)
宣威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负责人、一级检察官
宋耀辉
富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检察官
何文虹(女)
曲靖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负责人、四级高级检察官
赵云芬(女)
曲靖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
高群(女)
曲靖市人民检察院其次检察部负责人、四级高级检察官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第三篇
牛小益,男,汉族,1956年5月生,罗平县老厂乡马米村委会上马米村村民。
牛小益长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他将村里的老人视作自己的至亲,每年凡属村里70岁以上老人,都会收到他发的红包。他捐资3万元给罗平县老厂乡马米村及其周边地区的学校特殊儿童,用于建筑专用卫生间等,关怀这些孩子改善教育设施设备条件。2016年,牛小益父子共出资40余万元,为村民修通了一条长7公里的砂石路。2020年捐款10000元用于村委会换届,2020年疫情期间,他捐赠了一万块钱现金给村委会用于抗击疫情。2021年捐款40000元用于吉白完小建设“阳光成长班”,圆残疾儿童上学梦。每次回到家乡,牛小益都会捐赠总计万元以上的善款……数不胜数的善行义举是牛小益最鲜亮的名片,现在连同他的三个儿子都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
5
牛小益虽出身贫困,但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致富。他热心公益,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第四篇
杨加顺,男,汉族,1971年10月生,宣威市热水镇建新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
杨加顺因幼年患小儿麻痹,成了残疾人(肢体残疾三级),从1992年9月走上了老师工作岗位30年来,他克服身体的不便,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事业一线,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残疾老师,他崇尚“教育绝不落下一个残疾人”,主动收留残疾同学随班就读,经常为他们补课送教,有一名严峻脑瘫儿童,不能随班就读,杨加顺自己开不了车,就让妻子拉着他去为这个儿童送教上门。他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坚持上主学科(语文、数学),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学成果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老师”等荣誉。
杨加顺就是这样无怨无悔、不知疲乏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践行着责任坚守、执着担当的精神。
刘云花孝老爱亲先进事迹简介
刘云花,女,汉族,1968年11月生,宣威市热水镇格依村委会村民。
刘云花长期坚持照看卧病在床的公公,被乡亲们称为“格依好媳妇”。1997年,公公生病住院治疗,刘云花没日没夜地守候照看,她端水喂饭,端屎端尿,从不嫌脏,同一病房的病人都误认为她是老人的亲生女儿。公公出院后落下了偏瘫,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公公还从今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人,刘云花便毅然担当起照看老人的重任,公公大小便不便利,她购买了一个便桶放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公公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担忧排得妥妥当当;家境日渐富有,刘云花为了让公公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公公床头,替他解闷。
5
刘云花24年如一日用爱心和急躁细心照料公公,用无私的爱、坚韧向上的精神撑起一个温和的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来源:曲靖市文明办
云南优秀人员公示范文第五篇
赵生艳,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云南能投硅材科技进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赵生艳从事多晶硅和有机硅生产和技术争论工作14年,参与3个生产装置的设计、建设,参与组织并指挥装置一次试车成功,产出的DMC产品总环体含量,从分析图谱检测计算无有害峰,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有机硅精馏装置设计中提出接受节能技术,降低蒸汽消耗17t/h,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约2856万元。她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第一届云南省技术能手、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多晶硅操作工技术状元等称号,先后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取得制造专利3项、有用新型专利2项。
6
赵生艳同志长期以来秉持吃苦耐劳、擅长钻研的敬业精神和勇于担当、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企业进展提质、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