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审计研究简报.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审计研究简报.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7/10/1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审计研究简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审计研究简报
第15期
(总第270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3年7月30日
影子银行体系与地方政府的隐性融资风险
从审计署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和2013年《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体系是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拓宽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同时,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较易形成集中度风险和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审计机关加大上述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涉及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业务的信用中介体系,涵盖传统银行之外的影子银行机构、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机构以及影子银行工具或产品。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二是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三是杠杆率较高。四是产品结构复杂,信息披露不完全。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二是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的参与方,主要有投资者、非银行信贷中介机构(影子银行机构)与借款方三个。影子银行体系在鼓励金融创新、满足融资需求、繁荣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不仅逐步侵蚀着商业银行和传统资本市场的领地,而且削弱了货币当局的调控基础。而且,影子银行的庞大资产规模、低透明度、缺乏有效监管等特点,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成为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隐患。当前,国际上加强影子银行监管,主要实行了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标准、加强风险隔离等措施。业已实施的改革,均以相当谨慎的态度处理影子银行体系的问题。影子银行体系应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产生,并依托现代信息业而发展,代表着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从创新的视角探讨对其施以有效监管,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真正挑战。
二、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关系
近几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企业债券、信托计划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很普遍,城投债发行增长迅猛。2012年年末,城投债未到期规模增加至24373亿元,一年之内新增余额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新增中长期信贷的40%,而2011年该比例只有12%。从理财产品的流向来看,很大一部分理财产品也流向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
(一)地方政府投资需求是影子银行体系规模扩张的重要推力
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和扩张冲动,是近年来影子银行体系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需要用政府投资来稳定经济,存在着大量信贷需求。2008年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启动后, 地方政府为了配套中央资金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纷纷加快成立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信贷政策收紧后,地方政府的投资仍然维持高增速,投资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在信贷需求保持旺盛、银行融资受限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开始寻求与地方政府在基础建设项目上合作, 采用信托公司设计产品、地方城商行发行的方式,将募集资金交付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开发当地基建项目。这一做法回避了繁琐的贷款审核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