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放下“师道尊严”,实现高效课堂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着大量的活动,有老师教学、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等,不管是哪一种活动,相互作用的有效活动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最明显标识。这就是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可行性实施途径
课堂活动不仅仅是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它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教学本身的发展就应带动师生双方精神的发展。活动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相碰撞,擦出火花,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使学生的精神产生变革的过程。具体到语文教学,对话面对的是一个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活动构建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互动、勇于展现”能力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一、“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十分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平等的活动中进行。这就为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
其次,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也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最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既能保障学生自主探究的利益,又能保证教师展示个性,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仅需要课堂形式的改革与优化,而且需要建设活动对话这样的课堂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基本理念和教学思想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头脑。
二、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根据“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特性,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把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点首先放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是课堂活动,有意义的问题可以使“活动单导学”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首先,课堂问题的设置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相当重要,这已经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正因为这样,对课堂问题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卓有成效,语文课堂问题设计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例如,不少老师强调所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思”,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强度,发展智能。强调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并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强调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境,形成
“疑义相与析”的良好氛围,以及答案的多元化,等等。
其次,在现阶段,要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活动、学生自我的活动、学生与环境、社会的活动等诸多活动表现形式,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就要难易得当,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问题设置不能笼统,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