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冬之旅》中的“脚步声”
摘要:《冬之旅》,24首歌曲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流浪者的外貌也无从得知,更无故事情节,只有一串串“脚步声”,贯穿在始终。当作者想接近《冬之旅》的时候,首先冒出的问题就是关于“脚步声”的来龙去脉,以下将分“脚步声”从何而来、在哪里、将何去何从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冬之旅》;脚步声;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39-01
一、“脚步声”何来
(一)从诗歌中得来
冬之旅,单从标题的字面进行了解,我们不妨将其解释为冬天里的旅行。《冬之旅》这部声乐套曲,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冬天里旅行时唱的一系列歌曲。我想对这部声乐套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反对我的这种说法,因为《冬之旅》正是讲述的一个流浪者行走在寒冷的冬天,在旅途中唱出的歌曲。既然是在行走的路上唱的歌,不免会受到脚步轻重缓急的影响,这点已经为“脚步声”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冬之旅》是根据德国诗人威廉?穆勒的诗集进行创作的。
(二)从作者本身的经历得来
这部作品中到底有没有“脚步声”,最有力的回答当然是来自作者本人。可惜伟大的“歌曲之王”舒伯特把伟大的声乐套曲留给了我们,却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语言上的诠释,好像是为了刻意让我们去音乐中寻找。
各种因素联系在一起促成了舒伯特创作的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流浪者情节。不管是从自身的生活经历还是从当时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吸取到的养分,都让这位艺术家深深爱上了这个题材。两首《流浪者》、《流浪者对月抒怀》、《世界上的流浪者》、《流浪者的夜歌》等歌曲到《流浪者钢琴幻想曲》,包括他两部仅有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女》和《冬之旅》,都运用了流浪者这一素材作为主题。
二、“脚步声”何在
“脚步声”在整个套曲有非常多的体现,却并不是在每首歌曲中都存在。而且有些歌曲中的“脚步声”并不明显,舒伯特的作曲技法非常丰富多样,特别是在音型的选择上,所以我们需要进行适当地分类。
(一){原始型:此类型以八分节奏连续进行为主要特征。包括的歌曲有《晚安》、《在河上》、《歇足》、《孤独》、《路标》。这类型的歌曲速度较慢,都为中速或慢速,基本符合行走的速度。同时无太多变化,节奏动力性较差,比较平稳呆板。这种特质符合流浪者的形象,因此很容易把这些歌曲想象为流浪者在边走边唱的歌。此外每首歌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晚安》是最符合原始型特征的歌曲,其特别之处在其声部的持续较多,很少用到休止符,始终保持着两个以上声部以八分音符进行,而且每一步都非常稳固,似乎是想表现远行的决心不可动摇。
(二)变化型:此类型在音符节奏组合方面进行了变化,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能与“脚步声”取得一定的联系。如果说还有什么相同,那就是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脚步声”,而且非常丰富。《冻泪》中就出现的是两个带跳音记号的四分音符组成的柱式和弦和一个二分音符组成的短短长的音型,跳两拍,连两拍,倒是比较均匀。只是在短音不变的情况下,长音作上下八度的跳动,给人以极不稳定的感觉。在小结中看就是一个典型的切分节奏,中间的重音一高一低,从外形上看就像一个个的坑,在行走时给一脚深一脚浅的感觉。
三、“脚步声”何去
《晚安》中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