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快速阅读.ppt

格式:ppt   大小:29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快速阅读.ppt

上传人:840122949 2017/10/5 文件大小:2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快速阅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纲解读
快速阅读部分要求考生运用略读和查读的技能,在15分钟内阅读一篇1000-1200字左右的文章,并从中获取信息完成相应的10道测试题。
题型分为两种:1)1-7判断后三题填空(基本原文
中出现的词)
2)1-7选择后三题填空(基本原文中
出现的词)
快速阅读要求考生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10-140词
文章题材
已考真题题材归类如下:
题材类别
考试时间
题材
教育科研
08,12
家庭教育
经济贸易
08,06
广告的七种形式
教育科研
07,12
高校全球合作化现象
经济贸易
07,06
网上求职的隐私保护
医疗保健
06,12
精力充沛的秘密
科普知识
06,06
美国公路建设
文章取材特点:
选材新来源广
主要来源于英美一些主要的报刊杂志上最近发表的文章。主要有:《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读者文摘》《财富》《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
体裁相对稳定
体裁主要以说明文继续文为主
题材相对集中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文化类,教育科研类,经济贸易类,生态环保类,医疗保健类,科普知识类。这些题材大多数为考生所熟知或了解,也往往追随最新发展动态和时代主题。
题型稳定
就考察方式而言,题型包括判断,多选和填空。就考查内容而言包括主旨题,细节题,推论题和综合判断题。
考察方向不变
考察略读和查读能力。
考点相对稳定
1. 综合性推论和判断试题常会围绕文章出题,要求考生将篇首、
篇尾、段落中的主题句进行概括归纳,并从中推断出全文的主
题;
2. 综合性推论和判断题还可围绕文章主干段落出题,要求推论和
判断出段落间的关系;
3. 支持主题思想的细节部分常被考。这些细节部分表现形式多
样,可以是列举、例证、试验结果、人物论断等,要求考生对
这部分内容进行判断推理;
4. 文章或段落开头处,尤其是文章结尾总结处常被考;
5. 语义转折处常被考。
阅读方法
(例1)
成组中心词阅读包含两层含义。
(1)成组视读
视线应根据单词组合的意群所体现的逻辑意义覆盖尽可能多的单词。
(2)抓住中心词
阅读时,要有意识地从意群中“挑选”出关键词。关键词应该能够更好地体现句子的中心意义。把多个关键词代表的多个句子的核心意义串联在一起,就可以帮***生清楚明了的理解整句话意思。
2. 略读(例2)
略读只通过跳跃的方式大致浏览全文,并且通过的全文大致的把握而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技能,尤其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
具体方法是:首先浏览标题(如有)接着阅读第一段,抓住中心思想;然后再浏览一下其他段落的首句和末句;最后读完结尾段。
略读中要注意遵循以下要点:
(1)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要多读。
(2) 体现文章结构的句子要多读。
(3) 体现文章主题和结论的句子要多读。
(4) 体现句子逻辑关系的句子要多读。
(5) 琐碎的、具体描述的细节性句子不读。
(6) 举例,同位,解释性的句子不读。

查读指的是以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去寻找某一特定信息的阅读方法。查读就是先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然后以题干的某些词为线索,在原文中查找相关出处的过程。查读技能的熟练程度影响做题时间长短。
在查读过程中,以什么词为定位词(或线索词)到原文中查找很关键。
常用定位词有:
(1) 数字、年代、年份、日期等信息;
(2) 第一次出现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3) 事物的性质特征或比较关系;
(4) 题干中不同于其他题的新信息。这些定位词在原文和题干中
的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要注意识别。
4. 研读法
除了在阅读理解中运用略读法和寻读法之外,有时还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的某一特定部分,力求对其有较深的理解,或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推断等,这时就需要对这部分进行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这种仔细的阅读方法就是研读法(study reading),通常适用于推断型阅读理解试题。这种方法在快速阅读中使用并不多,不过,它是快速阅读的解题方法的一个有力补充。
语言基本功
1. 词汇
考四级究竟要记住多少单词?很多学生认为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考生应该首先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词汇量,然后再考虑进一步扩充词汇量。此外,考生还应该熟练掌握核心词汇的主要释义。比如,
as long as和tap 在新考题中都有新的应用,前者回归为最原始的“像……那么长”,后者意为“开发”。这也提醒我们,对词汇学****必须要深入至具体用法。
根据大纲规定,阅读理解中的超纲单词不会超过阅读总量的3%。由此可见,在考试中遇到生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般来说,在阅读文章中理解生词词意的最好办法就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