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6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
1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范畴,约1/3的GERD患者存在RE。
RE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西方国家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达10%~30%[1]。我国北京、%[2]。近年来,通过对食管PH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3]。RE可表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食管外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4],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RE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代医学对RE主要以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且具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及医疗费高等弊端[5]。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RE疗效显著,且因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6]。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认识
据RE的主症,本病可分别归属于祖国医学之“嘈杂”、“吐酸”、“胃痛”、“痞满”、“胸痛”、“噎嗝”等范畴。近年来,许多名老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恣食生冷伤及脾胃,或忧思恼怒,郁久伤肝,肝气郁滞,脾胃为其所犯而致;脾胃为肝气所犯,气机升降失调,胃主失和降,少阳枢机不利,肝胆郁火犯胃,湿邪郁久化热,中焦痞塞不通,胃气上逆而发为本病。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杨氏等[7]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或饮食不节,蕴湿成痰,或过食辣,助热生火,导致气、火、湿、血、痰、瘀互结。病变初起多实证,以肝气犯胃或肝胃郁热为多,中期多为痰(湿)热阻滞,后期以胃阴亏损或痰瘀互结为主。本虚标实,胃失和降是基本病机。本虚为脾气虚胃阴亏,标实即气郁。痰阻,血瘀,热结。肝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气、火、食、痰、瘀互结于食管为主要病机。
王天龙[8]认为其病机为:饮食不节或因他病服药不当,日积月累,损伤中焦,脾胃运化失常,酿生湿热,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肝郁不
2
达,疏泄不利,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曾氏等[9]认为脾胃不足,湿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胶阻,气机不畅,以致胃气上逆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而痰热为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蓝仕[10]认为本病是由肝胆脾肺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所致,《内经》中早就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加以阐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 “诸呕吐
酸……皆属于火”,其病因为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横逆犯胃; 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甘肥之品,湿热内生,各种病理因素交互为患,致使肝郁化火,胃气不降上逆发为本病。
樊文欣[11]经长期临床观察,认为其与肝气郁结,蕴热横逆,克脾犯胃,胃火冲膈,食浊泛上关系最为密切。
刘绍能[12]认为其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肺失肃降,痰气郁阻。
张成元[13]认为本病初起多实证,继而由实转虚,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以气郁为先导,由气郁可导致痰聚、血瘀,即初病在气,久病必入血。有些患者可兼有痰和瘀的证候。
安氏[14]认为本病初起多为实证,继而由实转虚,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痰湿内阻,肝气犯胃。虚证多为劳倦内伤,热邪伤津,脾胃虚弱所致。临证以虚实夹杂为多见。辨别虚实,还要从病程、主要症状等方面着手,如久病多虚或者是虚中夹实;新病多实,或是实多虚少。实证有邪,邪去则病愈;虚证无邪,当据病症采用温中健脾,滋养胃阴,扶正降逆等法,使脾胃得复。
2、辨证论治
由于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故而各医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将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型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KI、万方、VIP数据库,收集RE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得出常见证型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肝胃气滞、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肝郁化火、胃失和降、痰气互结、胆热犯胃、脾胃虚弱、肝气郁结、中虚气逆、胃腑湿热、胃阴亏虚、胃热脾虚、脾胃气虚、胃热炽盛、脾虚气滞、脾虚痰湿、寒湿中阻、寒邪犯胃、脾胃阴虚、肝胃阴虚、食滞胃肠、痰瘀互结其中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型最为多见。
3
[15]
田同儒[16]等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4例,辨证为肝胃不和证,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