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口腔治疗术后疼痛分析
对于每一位牙科专业人士来说,预测某一牙科治疗后是否会出现术后牙痛以及术后是否需要止痛剂是每天的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超过40%的患者在接受牙科治疗后会出现术后疼痛,这提示临床医生应该更加了解术后疼痛这个问题,,因为人们往往把疼痛看作将来是否要寻求医疗帮助的决定因素。不过,修复治疗后的术后牙痛(PDP)却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后牙痛常常是由于治疗过程中热刺激、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或者渗透性刺激造成了牙本质--牙髓损伤,导致疼痛2-4 。根据普遍接受的流体力学理论,牙本质和修复体之间的缝隙允许微生物产物向内渗漏,牙本质液体向外流动5,6。这种流体运动主要是受到热刺激或者机械刺激后发生的,对此患者会感觉疼痛。
在深部牙体预备的病例中,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和直径增多。因此,发生流体动力效应的牙髓液的量增多,流动增加。牙齿对流体运动的抗性与剩余牙本质厚度成正比7。深窝洞内的修复体容易带来更多的牙髓问题,包括PDP。局部麻醉造成牙周组织损伤也会11,12导致PDP ,拔牙时牙周器械损伤牙周组织、橡皮障夹使用不当损伤牙周组织、用力把楔插入牙齿邻接部位损伤牙周组织、充填牙胶尖的深压动作损伤牙周组织、或者不良修复体造成的创伤性咬合都可能造成PDP8-10。
偶尔,异物,如一片橡皮障、楔子、修复材料或者印模材料非故意地遗2留在龈沟内,也会造成PDP2。牙髓治疗的封闭后疼痛在术后24
小时内发生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PDP发生率下降14,15。术前没有疼痛的患者比术前存在疼痛的患者出现的封闭后疼痛的比例要低14。女性出现术后疼痛的比例高于男性14,15。
关于某种特定牙科治疗后PDP发生率的数据有限。牙医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常见反应就是提供缓解疼痛的药物。41%的患者在修复治疗后由于PDP而应用止痛剂缓解疼痛13。但是,牙医很少认真考虑缓解患者的PDP,尤其是儿童患者16-20。
当评估不同类型的注射、牙科治疗和牙科病史以及性别的术21后疼痛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21。研究组包括接受常规的265位患者。电话调查患者是否存在PDP、PDP持续时间以及/或者是否应用止痛剂。电话联系上的所有患者(96%,265位患者中有255位能够通过电话联系上)都对调查作出了反应(100%反应率)。在所有的治疗中,%的治疗牙齿是上颌牙齿,%是下颌牙齿,大多数患牙是磨牙(66%)、前磨牙(27%)和切牙(7%)。% (103位患者),%(38 位患者)的患者报告出现轻微疼痛。报告术后疼痛的患者中有32%应用了缓解疼痛的药物(%),与牙科治疗类型的相关性为:根管填充后PDP发生率最高(封闭:%;21%是轻微疼痛),其次是根管治疗过程(器械预备:%;%是轻微疼痛)、桩核(%;%是轻微疼痛)、修复治疗后术后疼痛率最低(%;%是轻微疼痛)(p=)(表1)21。女性术后疼痛率(%)高于男性(%)(p=)。没有发现术后疼痛与治疗深度、范围和修复材料相关。但是,接受深修复治疗后
(>3 mm, p=)的患者应用止痛剂的比例更高一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