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咳嗽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咳嗽治疗.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咳嗽治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咳嗽治疗
新病咳嗽的中医治疗
新病咳嗽需分六***
(一)风寒咳嗽:
常发于秋冬或者春寒,轻的仅仅是咳嗽畏寒,头痛鼻塞;重者兼见身疼发热,咳嗽频作,晨晚尤甚。脉紧,苔薄滑。
治法: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为主方,加荆芥或防风,增强辛散作用;如头痛身痛明显,加羌活;咳而痰多者,加姜半夏,陈皮,生姜,宣肺化痰。
此病不必多用止咳药,只有风寒外散,肺气宣通,咳嗽自止。但其人平素有痰饮,慢性咳嗽,遇寒而剧发者,必须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疗效才佳。
(二)风热咳嗽:
多见于春令,症见咽干作痒,甚时咽痛,咽峡焮红,咳声呛急,痰出不爽,或发热或不发热,恶风,或时有汗,或者咳急即汗出。这是因为风性浮散,而热又上炎之故。脉浮或滑,苔薄。
治法:宜用辛凉法,宣肺泄热,可用加减桑菊饮(桑叶,薄荷,牛蒡子,荆芥,甘草,桔梗,光杏仁,枇杷叶)。如咽红痒痛者,加赤芍,黄芩,马勃;咳甚者,加佛耳草,前胡;咯痰不爽者,加枳壳,法半夏;咽干咳甚汗出者,加芦根,淡竹叶。以疏风泄热法,使肺气清肃,则咳嗽亦自愈。
(三)寒包火咳嗽:
外具风寒表证,又咳嗽咽痛较甚,声音突然嘶哑。多发于冬春时
节,天气暴暖暴寒,或者室内烤火取暖,而出门又感风寒。病情是寒束于外,热郁于里,肺气被遏,既不能宣通,又失于肃降。此时处理宜解表宣肺,麻杏甘膏汤加射干,荆芥,赤芍,黄芩较佳。此症治疗注意,尽管风寒外束,但不能重用辛温,以防郁热化火,伤肺动血;虽然热郁于里,又不能偏于寒凉,以致遏抑肺气,外寒更不能散,声哑亦不能恢复,每每延长病程。要斟酌于解表与泄热,尤其要宣通肺气。
(四)暑月咳嗽:
也有这特点,而且证候不齐,有暑风袭肺者,症见喉痒咳嗽,心烦口渴,有汗而又头胀不适。
治法:清暑疎风,理肺止咳,用鸡苏散(鸡苏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36克) 甘草(6克) 薄荷(15克);鸡苏散-《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鸡苏叶黄耆(去芦) 生地黄(洗) 阿胶(蛤粉炒) 白茅根各30克桔梗(去芦) 麦门冬(去心) 蒲黄(炒) 贝母(去心) 甘草(炙)各15克;鸡苏散-《卫生总微》卷五【药物组成】鸡苏、木贼、荆芥各等分。)是妙药,可以重用。再加小量桔梗,荆芥,杏仁,枇杷叶;如其乘凉瘦寒,或冷气束表,汗闭头痛,咳嗽不畅者,可用姜葱煎汤调服鸡苏散,保温取汗;不效,再加香薷,广藿香,发表宣肺,必得汗解,才能止咳。另有暑湿为患,而且湿重于暑,咳声重浊,痰多粘稠,胸脘痞闷,咳则恶心欲吐,汗出粘,周身困重不适,舌苔厚腻者,又当理气化湿,用千金消暑丸(制半夏,茯苓,甘草)为主,加姜川朴,陈皮,增强化痰止咳之功;川连,生姜,苦辛通
降,和胃
理气,亦能消暑;广藿香,白蔻壳,枇杷叶,芳香化浊,理肺止咳。
(五)秋季咳嗽:
较复杂,有夏令湿热逗留,伤肺咳嗽的,症见痰多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