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国外,不管纽约、伦敦、东京,或是我们的香
港,一个公司要上市,通常是先脱光衣服里外检查三
遍,没有问题了才可。而在大陆常讲的是“包装上
市”!原因就是我们上市公司的“体质”不好,需要
包装把缺点掩藏起来。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
自上个世纪年代以来,中央确立了国有企业
改革的目标,就是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为这有
助于国有企业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
开、管理科学”。在国有企业建立公司制,公开发行
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有企业改制改
组的一条重要途径。
然而,在我国证券市场设立的初期,股票发行上
市实行以行政审批为主导的审批制,计划经济的色彩
较浓。于是,企业上市不是靠自身资质,而是通过政
府公关搞到上市指标,之后便有恃无恐地通过剥离资
产等手段大肆“包装”上市,而地方政府也对这种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行为大开
“绿灯”。这就给证券市场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随着审批制的“寿终正寝”,核准制的正式推
行,有望打破那些仍然幻想“包装上市”企业的黄粱
美梦。
大概自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之日起,众多的企业突然发现,
能够挤上“上市”这条船,实在是满足其“名利双收”愿望的
理想场所。与国外对上市公司剥光衣服里外检查三遍不同的
是,一些本来不够上市资格的企业不惜伪造资格材料,聘请
“包装”高手,把缺陷都捂了起来,从而达到欺骗上市的目
的。但事实却一再告诉我们:纸是永远也包不住火的!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多年来,到底有多少企业是凭自己
的真本事上市,真正有几家公司的上报材料滴水不漏,恐怕谁
也说不清楚。倒是一个接一个的“包装秀”们纷纷露出了自己
的马脚,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少。
比如年底在上海上市的“东方锅炉”,为达到公司
上市所要求的赢利水平,采用“包装”上市的办法,造成连续
三年稳定盈利,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增长的假象。
同样“红光实业”也是采取编造虚利润,骗取上市资格,
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年月, “红光实业”在上海
证交所挂牌上市, 上市时发行价为每股元, 预测公司
年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分别为万元和万
元,每股收益元,开盘后一度上冲到元,随后股价一
直定位在元以上。年月份开始,提前了解情况的庄
家出货离场,该股股价沿着一个下跌通道缓慢下行,从元
多跌到元多。年月,公司年报公布,原来,上市仅
半年, 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亿元, 净利润亏损
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每股收益为
元,消息一出,最低跌至元,比发行价还少元。实际上,
该公司在上网发行时就出了问题。
再比如麦科特,根据中国证监会年月日披露的
消息,证实了麦科特“欺诈发行上市”的劣迹:麦科特公司通
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万港元。
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
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万港元,虚构成本万港
元,虚构利润万港元。其中年虚构利润万港
元, 年虚构利润万港元, 年虚构利润万
港元。为达到上市规模的要求,麦科特将虚构利润多万
港元转为实收资本,并篡改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隐匿或故意
销毁一些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
还有年月上市的兴业聚酯,也是亏损大户包装上
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年月日,《海南日报》在题为
“亏损大户大幅减亏,赢利大户大幅增盈”的头版头条新闻中
报道:“我省上半年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包括兴业
聚酯在内的家企业“扭亏为盈”。同年月日,同样是
《海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条题为“工业不会拖‘后腿,
的述评,文中提到,“少数企业严重亏损影响了全省工业经济
的增长,工业厅上半年抓的几个大户很有成效”。在这几个大
户中, 同样也出现了兴业聚酯的身影。原来, 兴业聚酯在
年就是一家亏损企业,而且是亏损大户。既然如此,兴
业聚酯怎么能上市?《公司法》规定,申请上市的企业必须有
连续三年盈利的纪录,这是硬指标,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可
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企业上市之前只要包装包装,就什么问
题都解决了。这不,兴业聚酯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数据
就是盈利的,而且还盈利不少, 年净利润达万
元。《海南日报》作为海南省委的机关报,报道的又是发生在
自己鼻子底下的事,应该是可信的。兴业聚酯作为海南省的亏
损大户,上市之后再亏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值得奇怪的
是,兴业聚酯违法包装上市的问题暴露出来之后,居然风平浪
静,没有谁给投资者一个说法。
在这些“包装秀”中,表演的最出色、影响最大的莫过于
“郑百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