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大学《民族理论》论文——内蒙古四少民族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民族理论》论文——内蒙古四少民族简介.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民族理论》论文——内蒙古四少民族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民族理论》论文——内蒙古四少民族简介
关于内蒙古“四少民族”在祖国历史上的作用的论述
我的家乡——内蒙古的“四少民族”由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组成,下面我将介绍这“四少民族”在祖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各自所发挥的作用:
一、鄂伦春族
1. 起源及历史简介:
鄂伦春族的祖先是森林人。到了元代,称之为“林中百姓”。明代泛指为“北山野人”,游猎于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西起石勒喀河,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
“鄂伦春”这一名称始见于清初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
,一为山岭上的人。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数为819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县。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友。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
2. 鄂伦春族历史上以勇敢善战著称,他们在抗击外国侵略、保卫边疆
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十七世纪中叶,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龙江流域,各地鄂伦春人与达斡尔、赫哲、满族等民族的人民对入侵者进行英勇的反抗。据《黑龙江志稿》等文献中记载,鄂伦春族士兵参加了雅克萨战役和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斗。在他们中间涌现了一些著名人物,如“从征台湾、廓尔喀皆有功”的阿穆勒塔等。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三省时,黑龙江瑷珲城军民进行了有名的瑷珲抗战,其中鄂伦春马队英勇无畏,给入侵者以沉重的打击。在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人民英勇奋战,保家卫国,许多鄂伦春族战士如黄毛、***、宪扎布、孟才之、安得有等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鄂伦春人民还与当地各兄弟民族一起,不屈不挠地进行反抗封建主义的斗争。
日本投降后,在解放战争中,鄂伦春族青年纷纷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
二、鄂温克族
1. 起源及历史简介:
鄂温克族是跨中国、,有人口26315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温克族人口为
26315人,其中居住在鄂温克自治旗的有8621人。占全国鄂温克族人总数的33%。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文字,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过去,鄂温克人信奉萨满教,敬奉鬼神,崇拜大自然。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他们能歌善舞,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
2. 驻边守国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以前,即已在鄂温克地区确立管辖制度,以后又日趋严密。清廷将鄂温克族以氏族为单位编成“佐”,选拔了佐领等官,每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