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之价值.pdf

格式:pdf   大小:6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之价值.pdf

上传人:lajie 2023/3/13 文件大小:6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之价值.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之价值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之价值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之价值
黄忠天
提要
就易学发史而言,宋代易学具有复古与啓新之学术意义。其义理派易学,一
方面继承王韩与孔疏系统义理易学,复又尽弃其老庄玄虚之论,代之以切於世用
之儒理人事。其中,能独树一帜,而堪为一代儒理派易学宗师者,殆推程颐《易
传》一书。无怪乎清初大儒顾炎武亦慨叹曰:「昔说《易》者,无虑数千百家,然
未见有过於《程传》者。」四库馆臣亦推誉为「言理精粹,自非汉唐诸儒可及」。
因此,九百年来,《程传》成为学者必读之书,亦为诠释易理,研究易学者相与讨
论对话的基础。惟就研究宋代易学史者,乃至於研究二程易学者,《程传》自有其
局限与不足。因而藉由原本零散於繁富庞杂之二程《文集》、《遗书》《杂着》、《语
录》等等所辑录之《二程易说拾遗》,进而从事深入之探讨与比较,诚具易学史与
学术研究之意义。本文即拟从易学史之角度,略论本书之价值,相信对於未来从
事有关宋代易学研究者,当能藉由本书获得更为宏观深入之了解。
关键词:二程易说拾遗、程颢、程颐、易学史、易经
一、前言
2005年初,旅居美国宾州程德祥先生知我撰有《周易程传注评》一书,双方
鱼雁往返,相谈甚洽。德祥先生为伊川二十九代裔孙,熟谙二程家学,并惠寄清.
康熙年间,《》一卷1,该书汇集《二程集》中
之易说,颇便於阅览。余惊喜拜读之余,并信手核对书案前《二程集》,始觉其中
颇多疏漏,既惊叹二程易说及与易学相关资料之繁富,诚可辅翼《程传》,并提供
宋代易学史撰述之参考,复憾惜宋氏疏漏如斯,於是遂有重作之志。自2005年起
陆续所发表〈二程集易说初探〉2、〈二程易说的编纂与研究〉3,即为初步研究之
成果。今随《二程易说拾遗》编纂之即将完成与研究之深化,并植基於上述二文,
遂以〈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之价值〉一文为题。
关於二程易说编纂工作,宋时烈曾将《二程全书》略做分类,编成《程书分
类》一书,并将所收录二程易说,并为《易》类一卷,凡287笔;(不含《程传》
一书),惟据笔者自《二程集》所辑易说,竟达500笔以上,显见宋氏《程书分类》
一书遗漏甚多,加以其书於易类未再进一步分类,查考不便。在编辑上,其书亦
仅就《二程全书》归纳,对《全书》以外门弟子与时人着作中所保存之程氏易说
及与易学相关资料,亦未做较全面性之归纳整理。今所编《二程易说拾遗》则针
对宋氏所不足之处,除全面蒐集二程易说相关材料外,并将所蒐得之易说约500
多笔,区分为五个部分,归纳分类如下:
1《程书分类》(韩国大田市:学民文化社影安东权尚夏跋《程书分类》本,1994年)
2〈二程集易说初探〉一文收录於《周易研究》第五期,2006年,页65-71。
3
第二届宋代学术研讨会。嘉义:民雄(嘉义大学中文系)2008/11/15-16。:.
(一)通论:收录二程通论易学,或与《易》相关,其中包含(1)论读《易》之
法、(2)评前人易说、(3)谈《程传》撰作、(4)记师友论《易》、(5)论
卜筮之事等等。
(二)六十四卦:将《二程集》中所录二程易说,其中专就某卦论述者,分别归
入其所属各卦。另经传编排则盖依通行本《周易》,即将〈彖〉、〈象〉、〈文
言〉等分别散入所属各卦中,以便学者参阅对照。其中除〈需〉〈讼〉〈大
有〉〈噬嗑〉〈离〉〈遯〉〈晋〉〈解〉〈益〉〈夬〉〈鼎〉〈渐〉〈归妹〉〈丰〉〈旅〉
〈巽〉〈中孚〉〈既济〉等卦未见论述外,余均有一笔或多笔。
(三)《十翼》:将所录二程易说,其中专就〈系辞〉以下论述者,分别归入其所
属各传各章中。
(四)其他:将既不属於通论或六十四卦与《十翼》,复单独成篇者,分别归入。
如(1)〈易序〉:4(2)〈易上下篇义〉5
(五)附录:将二程相关生平资料附录,如本传、墓表、年谱等等,以供查考。
一部良好之易学史,固宜记录易家易学着作及其易学思想,然若能就其生平
梗概、师友交谊、易学传承、人格精神等等略做铺敍,则不仅能使读者藉收知人
论世之功外,更能在千百年後犹见其謦欬,成为一部具有生命之易学史。然而历
代易家如过江之鲫,欲以有涯之生,尽识历代易家、尽读天下《易》书,戞戞乎
其难也。因此,正赖有识之士,共襄盛举,从事易学史之相关编撰或研究,藉收
集腋成衣裘之效,而《二程易说拾遗》或可提供此一易学史上之价值。
二、辑录二程治易经验
程颢与程颐二人为北宋理学巨擘,其中程颐更为宋代儒理宗易学之代表。二
程易学固不尽相同,大致而言,大程不分心与理,小程则有所区分,其余易学观
点大体接近,《二程易说拾遗》一书於二程易说相关资料,除原始材料6已判为明道
或伊川语者外,本书原则上,盖不以己意臆断,倘有确实证据,亦必另为附注说
明。由於明道未有易学专着,伊川虽有《程传》一书,然其书主要据卦爻解说,
其他有关易学之论述,未必能尽载於《程传》中,今藉《二程易说拾遗》则适可
提供吾人之参考。其中如二程治《易》之经验,书中辑录即有近十则之多,可略
举其要者如下:
《易》有百余家,难为徧观。如素未读,不晓文义,且须看王弼、胡先生、
荆公三家。理会得文义,且要熟读,然後却有用心处。7
文中说明读《易》宜从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入手,先理会文义,再求熟读通
贯。由於三家易学之共相皆为以义理解《易》,可见程伊川主张读《易》宜从义理
4原收录於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2版),
页667-668。
5原收录於《二程集(上).》,页664-667。
6如《二程集》或其他相关书籍中所明载者。
7《二程集(上).》,页248。:.
入手。此亦与其《程传》以义理解《易》相契合。唯今世读三家《易》者少,或
以《程传》尽得三家精髓,後出转精,而为北宋以降,学者所必读。今人之学《易》,
亦当知所从事矣!
再论读《易》之进路,二程主张宜从「明义理」始,如二程云:
古之学者,皆有传授。如圣人作经,本欲明道。今人若不先明义理,不可
治经,盖不得传授之意云尔。如〈系辞〉本欲明《易》,若不先求卦义,则
看〈系辞〉不得。8
二程主张宜先从「明义理」方可治经。然而何谓「明义理」?以《易》言之,义
理固存乎经(卦爻辞),然学者须知圣人作经之目的,本欲阐明「道」,此「道」
即二程文中所谓之「义理」,所谓先求「卦义」,亦指先求圣人所以撰此卦之义理,
非仅在文句字面字义上打转。因此,若逐卦逐爻看去,却理会不得,依二程之意,
须先理会得「卦义」,即一卦之义理精神,盖易道即天道,易理即天理,卦爻始立,
义理即寄寓其中。所以伊川教人读《易》先体悟得此「理」,如其所言:「学为易,
知之为难。知之非难也,体而得之为难」9,又说:「凡看书,各有门庭。《诗》、《易》、
《春秋》不可逐句看」10,先求体悟此理,而後能循理以论道,自然「始看得经」,
而发挥易用。由上述观之,伊川揭櫫读《易》本末先後之说,即以卦理为本,而
以穷字句训诂,穷象数隐微为末。所以他批评:「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
是何物,只就上穿凿。」11吾人倘能知其本末,明此全体大用,方不失学《易》之
本务,而能发挥经世致用之效。
以上均为二程治《易》之经验谈,均为《程传》所未载,藉由《二程易说拾
遗》,恰可提供吾人学《易》之津筏,而知所从事矣。
三、辑录二程对卜筮态度
由於二程向以恪遵孔教、弘扬儒道为己任,故凡涉及怪力乱神者,於其生平
着述中,均罕及之。惟二程对於「卜筮」之论述,在其《语录》、《文集》、《遗书》
等等,则颇见记载。藉由《二程易说拾遗》一书之辑录,吾人可从中了解二程对
卜筮之立场与态度。《二程易说拾遗》所辑有关卜筮者约有十数则,从书中所辑之
夥,且未见二程於此多所批判语。不过,对此似非经验世界、非理性之行为,二
程表面上虽不排斥,然在评述时,郤主要仍从人本思想与理性思维加以解说,如
其所云:
子曰:卜筮在我,而应之者蓍龟也;祭祀在我,而享之者鬼神也。夫岂有
二理哉?亦一人之心而已。卜筮者以是心求之,其应如响;徇以私意及颠
8《二程集(上).》,页13。
9《二程集(上).》,页321。
10《二程集(上).》,页377。
11《二程集(上).》,页374。:.
错卦象而问焉,未有能应者,盖无其理也。12
又如:
关子明推占吉凶,必言致之之由与处之之道,曰:「大哉人谋,其与天地相
终始乎!故虽天命可以人胜也。善养生者,引将尽之年;善保国者,延既衰
之祚,有是理也。」13
上述两则中二程均强调「人」之主体性,亦即先求「人心」、「人谋」,倘能心诚求
之,必能其应如响。二程将一切天地万物之所由生,吉凶祸福之所由兴,皆归诸
於一个「理」字,蓍龟所以能应,亦端在此「理」,故二程云:
卜筮之能应,祭祀之能享,亦只是一个理。蓍龟虽无情,然所以为卦,而
卦有吉凶,莫非有此理。以其有是理也,故以是问焉,其应也如响。若以
私心及错卦象而问之,便不应,盖没此理。今日之理与前日已定之理,只
是一个理,故应也。至如祭祀之享亦同。鬼神之理在彼,我以此理向之,
故享也。不容有二三,只是一理也。如处药治病,亦只是一个理。此药治
个如何气。有此病服之即应,若理不契,则药不应。14
二程以卜筮能应,祭祀能享,莫非有理在焉,由於天地万物同俱此理,故此心同
此理同,凡合於「理」则应之,如以药治病,理契则药应,理不契则药不应。由
於二程将卜筮能应,归诸於「理」,自然减低伴随卜筮而来非理性之色彩,至於《十
翼》中所涉及「鬼神」之文句,亦莫不以「造化」形容之15。二程曾言孔子未尝於
《论语》说一「神」字,在《易》中亦不得已言数处而已16,《论语》载「子不语:
怪力乱神。」观乎二程,盖诚能於此身体力行孔教者。
四、辑录二程评议前贤易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故前人於此伟业,往往倾一生心血以出之,
故字斟句酌,改之又改,不敢冒然付梓,《程传》亦复如是。二程易学虽多渊源於
前贤,切磋於师友,然亦多个人体证所得,是以於《二程易说拾遗》中,颇可见
其评议前贤易说者,其所涉古今人物有扬雄、王弼、韩康伯、刘牧、胡瑗、王安
石、张载、邵雍等人。惟《程传》中除胡瑗外,均未见记载,即或有评论前人者,
亦必隐去其姓名,如〈〉:「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下,伊川注云:
12《二程集(下).》,页1225。
13《二程集(下).》,页1224。
14《二程集(上).》,页51-52。
15如《二程集(上).》载:又问:「《易》言『知
鬼神之情状』,果有情状否?」曰:「有之。」又问:「既有情状,必有鬼神矣。」曰:「《易》说鬼神,
便是造化也。」,页288。
16《二程集(上).,或云:明道先生语》:「仲尼於《论
语》中未尝説神字,只於《易》中,不得已言数处而已」,页165。:.
一阳复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
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17
文中程颐但云:「先儒」,并未直指王弼、孔颖达、周敦颐等辈以静为见天地之心
者而驳之,但以「先儒」二字带过,其於《程传》一书所呈显之敦厚、审慎如此。
惟《二程易说拾遗》盖取材於二程《文集》、《语录》、《遗书》等等,本非二程生
前倾力着作之专着,是以多能保留其当日与师友品评前贤易说者,因此,欲了解
二程对前贤易说之态度立场,则藉由《二程易说拾遗》所辑,尤能於二程易学有
更深之体会。
至於二程所品评前贤易说,其内容为何?以下兹举数人为说。《二程易说拾遗》
所录有关扬雄之批评有数则,主要针对其《太玄》一书立论,如其所云:
问:「《太玄》之作如何?」曰:「是亦赘矣。必欲撰《玄》,不如明《易》。
18
又如:
作《太玄》本要明《易》,却尤晦如《易》,其实无益,真屋下架屋,牀上
叠牀。他只是於《易》中得一数为之,於厤法虽有合,只是无益。今更於
《易》中推出来,做一百般《太玄》亦得,要尤难明亦得,只是不济事。」
19
上述二文中,伊川批评扬雄者,主要以《太玄》晦涩难明,更胜於《易》,所以「其
实无益,真屋下架屋,牀上叠牀」,从中亦反映出伊川易学之基本立场,即着重晓
然明白之义理,与欲求切於世用之精神。
二程对王弼、韩康伯之批评,主要就其以《庄》、《老》解《易》,不合於其一
贯以儒理解经之立场,故其评论如下:
王弼注《易》,元不见道,但却以《老》、《庄》之意解说而已。20
又如:
自孔子赞《易》之後,更无人会读《易》。先儒不见於书者,有则不可知;
见於书者,皆未尽。如王辅嗣、韩康伯,只以《庄》、《老》解之,是何道
17《二程集(下).》,页819。
18《二程集(上).》,页231。
19《二程集(上).》,页251。
20《二程集(上).》,页8。:.
理?21
程颐每劝人读《易》宜先从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始,可见其对王弼易学之推
重,惟不满其以《庄》、《老》解《易》耳。由此可见,程颐一方面继承王弼、韩
康伯扫象而以义理诠释易理之系统;一方面则继承北宋胡瑗以儒理解《易》之精
神,欲以切於治身、切於世用之论,取代玄虚空寂之谈,故能为一代儒理易之宗
师。
对刘牧之批评,二程并未就其象数图书部分加以批判,主要盖从《易》须是
默识心通,而非只是「穷文义,徒费力」22说解,否则所见未必合道。如程颐所云:
或问:「刘牧言上经言形器以上事,下经言形器以下事。」曰:「非也。上
经言云雷〈屯〉,云雷岂无形耶?」曰:「牧又谓上经是天地生万物,下经
是男女生万物。」曰:「天地中只是一个生。人之生於男女,即是天地之生,
安得为异?」曰:「牧又谓〈乾〉、〈坤〉与〈坎〉、〈离〉男女同生。」曰:
「非也。譬如父母生男女,岂男女与父母同生?既有〈乾〉、〈坤〉,方三索
而得六子。若曰〈乾〉、〈坤〉生时,六子生理同有,则有此理。谓〈乾〉、
〈坤〉、〈坎〉、〈离〉同生,岂有此事?既是同生,则何言六子耶?」23
又如:
问:「刘牧以〈坎〉、〈离〉得正性,〈艮〉、〈巽〉得偏性,如何?」曰:「非
也。佗据方位如此说。如居中位便言得中气,其余岂不得中气也?」或曰:
「五行是一气。」曰:「人以为一物,某道是五物。既谓之五行,岂不是五
物也?五物备然後能生。且如五常,谁不知是一个道?既谓之五常,安得
混而为一也?」24
上述二则中,伊川从义理角度批判刘牧易学观点,盖前者刘牧将上下经分属天人,
以上经为形而上之道,以下经为形而下之器,故有「上经是天地生万物」、「下经
是男女生万物」,如是割裂天人,毋怪乎为程颐所质疑!後者刘牧以坎、离得正性,
艮、巽得偏性,此或受「四正」、「四隅」八卦方位之说的影响,於是谓坎、离得
正性,艮、巽得偏性,似此以方位分判正偏,犹如以上下经分判天人,恐有违易
道周流六虚,变动不居之精神。
王安石於《易》有《易解》十四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介甫《三经
义》皆颁学官,独《易解》自谓少作未善,不专以取士。」25今其书已佚。藉由《二
21《二程集(上).》,页374。
22《二程集(上).》,页224。
23《二程集(上).》,页223。
24《二程集(上).》,页223。
25见点校补正《经义考》卷十九(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所古籍整理丛刊,1997年),页435。:.
程易说拾遗》所辑二程对安石易学评论如下:
荆公言,用九只在上九一爻,非也。六爻皆用九,故曰:「见羣龙无首吉。」
用九便是行健处。「天德不可为首」,言〈乾〉以至刚健,又安可更为物先?
为物先则有祸,所谓「不敢为天下先」。〈乾〉顺时而动,不过处,便是不
为首,六爻皆同。26
按此为伊川评王安石以用九只在上九一爻之非,认为凡六爻皆宜用九,盖有不为
物先之意。又如〈坤卦六二〉:「直方大」,伊川云:
介甫解「直方大」云:「因物之性而生之,直也;成物之形而不可易,方也。」
人见似好,只是不识理。如此,是物先有个性,〈坤〉因而生之,是甚义理?
全不识也。27
王安石以「因物之性而生之」解「直方大」之意,确实有违生成之理,如〈乾卦.
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句揭示生命乃由天道变化而化生,既生之,则各
随物类赋予其情性与生命,是先有个「生」而後有个「性」,荆公颠倒其序,毋怪
乎伊川谓其「全不识也」。伊川弟子杨时亦曾评之曰:
荆公於《易》,只是理会文义,未必心通。《易》不比他经,须心通始得。28
伊川曾评刘牧但「穷文义,徒费力」,谓读「《易》须是默识心通」,以此论荆公之
失,似亦近之。不过安石或有自知之明,故其《三经义》皆颁学官,独《易解》
自谓少作未善,不敢援以取士,以一代名儒,其《易解》竟至不传,盖其来有自
矣!
二程除对於上述诸人略有微辞外,另於当代人物如胡瑗、张载、邵雍亦有所
评论,只是二程於其易说虽未必认同,然亦未尝多所责难。如《遗书》云:
问:「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义。」先生云:「亦不妨,只看如何
用。当储贰,则做储贰。使九四近君,便作储贰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
执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29
伊川对於胡瑗以「太子」作实〈乾卦〉九四,并不认同,然未尝有责难之意。只
是说明当「看如何用」,但不拘执一事,「便作储贰亦不害」。相较於其品评刘牧、
王安石等人,伊川於胡瑗盖可谓「温柔敦厚」之至。二程於张载论述较少,惟二
程对於同居一巷,彼此相善之邵雍,则所论独多。试录数则如下:
26《二程集(上).》,页248–249。
27《二程集(上).》,页251。
28见点校补正《经义考》卷十九,页435。
29《二程集(上).河南程氏遗书》》,页249。:.
邵尧夫数法出於李挺之,至尧夫推数方及理。30
邵尧夫於物理上尽説得,亦大段漏泄佗天机。31
张子厚、邵尧夫,善自开大者也。32
尧夫道虽偏驳,然卷舒作用极熟,又能谨细行。33
颐与尧夫同里巷居三十年余,世闲事无所不论,惟未尝一字及数耳。34
由《二程易说拾遗》所录二程兄弟对邵雍之品评,足见二程於邵雍理数,尚称推
重,於其人品,亦敬重有加。惟二程所重者究竟在一「理」字,盖从理上即可推
知天地事物之理,无庸藉由推数以及理。故於邵雍所精之「数」,不甚措意,并谓
其「偏驳」,盖惟知易理方为知天,纯任易数未为知天也。
《程传》为伊川毕生心力所在,故语多审慎谨严,罕见其臧否人物。而《二
程易说拾遗》所辑录之易说,则为平日与弟子问答之语录,故语多直率真切,然
从其论述前贤者,尤可显发其易学思想与态度,非徒为议论而议论耳。
五、辑录《程传》撰作原委
《程传》为程颐积五十年之学,所完成唯一架构完整、思虑谨严之易学着作,
:「欲求先生之学,观此足矣」,惟《程传》撰作历程、传****情形,单
从《程传》一书,难得其详,仅见先生自署「元符二年己卯正月庚申,河南程颐
正叔序」,35因此,欲了解《程传》撰作与传****仍须借助《程传》以外资料来探
求。
程颐以天下自任,论议褒贬,无所廻避,致遭党祸,宋哲宗绍圣四年二月(1097
年)诏毁伊川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十一月丁丑,复诏伊川涪州编管,时年
六十五。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移峡州编管。四月获赦归洛复官。徽宗崇
宁二年(1103年)又诏毁伊川文字禁绝讲学,并尽逐学徒。大观元年(1107年),
时年七十五岁卒,洛人畏党籍,惟尹焞、张绎、范棫、孟厚四人助理葬事,一代
大儒其晚年遭遇如此,诚天人同叹。
《程传》撰作始末,据《程氏遗书》云:「吾四十岁以前读诵,五十以前研究
其义,六十以前反覆紬绎,六十以後着书。」(卷二四,页314)研判其《易传》,
当潜心酝酿多时,不轻易着书36,真正动笔应自六十岁(1097年)丁父忧服除,除
30《二程集(上).》,页197。
31《二程集(上).》,页42。
32《二程集(上).》,页60。
33《二程集(上).》,页97。
34《二程集(上).》,页672。
35见《二程集(下).》,页689。
36如《程氏外书》卷十二云:「门弟子请问《易传》事,虽有一字之疑,伊川必再三喻之,盖其潜心甚久,:.
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始,而成书於六十七岁(1109年)贬於四川涪州之时37,前
後约八年。
不过,《程传》成书以後,却始终未曾出书,主要原因,正如伊川所云:「某
於《易传》,杀曾下工夫。如学者见问,尽有可商量,书则未欲出之也。」38又云:
「某於《易传》,今却已自成书,但逐旋修改,期以七十,其书可出。……某於《易
传》,後来所改者无几,不知如何?故且更期之以十年之功,看如何。」39又云:
「《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冀有少进尔。然亦不必直待身後,觉老耄则传
矣。书虽未出,学未尝不传也。」40从上述诸说中,可见《程传》从成书迄其寿终,
历八年之久,只因其用心审慎,冀有少进,故原期以三年修改後出书,後又期以
十年,不意在第八年即因病辞世。以致《程传》亦几乎散乱亡佚。41
当然,《程传》未能出书,除伊川对《易传》一书始终审慎谨严,精益求精外;
北宋末年之党争,导致哲宗、徽宗两朝曾诏毁伊川文字,禁绝讲学授徒,甚至门
弟子於伊川卒後,仍因畏惧党祸株连,竟不敢助理葬事,仅由尹焞等人料理之。
无怪乎伊川生前穷约晦处、俭德避难,始终不愿出书以邀誉贾祸。
至於《程传》当日传****正如伊川所言「书虽未出,学未尝不传」,门人亦间
或以《程传》请益,如《河南程氏外书》云:「门弟子请问《易传》事,虽有一字
之疑,伊川必再三喻之」42,再如《外书》云:「和靖(尹焞)尝以《易传序》请
问曰:『至微者,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原,显微无间』,莫太泄露天机否?」
伊川曰:「如此分明说破,犹自人不解悟。」43,另《外书》又云:「门弟子请益,
有及《易》书者,方命小奴取书箧以出,身自发之,以示门弟子,非所请不敢多
阅。」44
由上述观之,伊川确曾以《易传》示门弟子,并与学子多所论《易》,惟其书
始终未曾付梓,门弟子虽偶蒙赐阅,终不敢多阅,即如程门高足杨时,於伊川生
前尚未能亲受旨训,待得其书时,却又已错乱重复,难以卒读。虽然《程传》於
伊川生前未能广为流传,死後亦几遭散亡,然其说理精醇,切於时用,终能承先
启後,成为宋以後学《易》者必读经典,盖其来有自矣。藉《二程易说拾遗》所
辑录之易说,吾人得以想见伊川《易传》当日撰作与传****光景,其文献之价值,
未尝容易下一字也。」,页440。
37《》伊川自署元符二年成书,时尚在涪州,元符三年四月,方获赦归返洛阳。
38《二程集(上).》,页374。
39《二程集(上).》,页374。
40《二程集(上).》,页271。
41据杨时《跋》云:「伊川先生着《易传》,方草具,未及成书,而先生得疾,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
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政和之初,予友谢显道得其书於京师,示予,错乱重
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定,去其重复,踰年而始完。先生道学足为世师,而於《易》尤
尽心焉,其微辞妙旨,盖有书不能传者,恨得其书晚,不及亲受旨训。」(
所编点校补正《经义考》卷二十,页453)
42《二程集(上).》,页440。
43《二程集(上).》,页430。
44《二程集(上).》,页439。:.
诚不可小觑。
六、辑录北宋易坛轶事
北宋时期,为易学史上重要之阶段。《四库全书总目》所论两派六宗,泰半皆
自此时期发展成熟。以象数易学言,始於北宋初年陈抟以降,如刘牧、周敦颐、
邵雍诸人的图书象数学;以及义理易学言,如胡瑗以降,王安石、张载、苏轼、
程颢、程颐诸人之儒理易学,其於後代易学之影响至为深远。上述诸人或亦为北
宋理学之巨擘,而其生卒大约先後於二程,此辈易学家生平事蹟虽大多有史册可
考,然仍存有许多轶事传闻,辑录於《二程易说拾遗》中,吾人藉以更可获致知
人论世之功。兹列举数例说明之:
(一)有关胡瑗轶事
胡瑗为二程之师,程颐曾谓如素未读《易》,且须看胡先生《易》,其推重可
知。《二程易说拾遗》书中所收录有关胡瑗之轶事如下:
往年胡博士瑗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孙殿丞复说《春
秋》,初讲旬日闲,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後谢之,立听户外者甚众,
当时《春秋》之学为之一盛,至今数十年传为美事。45
文中记载胡瑗讲《易》情形,据《》云其於湖州教时从游者常数百人,
居太学时,其徒益众,太学至不能容,故取其旁官舍处之。礼部所得士,瑗弟子
十常居四五。46取此则轶事与正史相校,诚信而可徵矣!胡瑗为北宋伟大之教育
家,其造就人才无数,故能与泰山先生孙复、徂徕先生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
胡氏明於《易》理,其说《易》以义理为宗,崇尚实学而弃去玄虚,二程易学亦
以儒理人事释《易》,并发为有用之学,或即本诸其师之教耶!
(二)有关二程与张载轶事
张载为北宋着名之易学家,与二程同以阐发儒家思想,批判佛老为己任。其
易学亦与程颐均同属义理易一派,所不同者,程颐主理,张载主气为其哲学体系。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曾载其与二程轶事如下:
横渠昔在京师,坐虎皮,说《周易》,听从甚众。一夕,二程先生至,论《易》。
次日,横渠撤去虎皮,曰:「吾平日为诸公说者,皆乱道。有二程近到,深
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横渠乃归陕西。47
上述之事为二程弟子所记,虽难以论其真确,然横渠与二程确曾有所关连,试以
《二程易说拾遗》所辑如下:
45《二程集(上).》,页568。
46见《》(台北:鼎文书局,1983年),

最近更新

细菌耐药相关基因型及二元信号与β-内酰胺类抗.. 2页

2024-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之业务操作完整版附参.. 41页

算法分析教案 4页

2024-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之业务操作【精练】 41页

细胞自噬与炭疽毒素的相互作用的综述报告 2页

2024-2025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题库带答案.. 57页

细胞凋亡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关.. 2页

种植()大班教案 3页

2024-2025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完整题库含.. 56页

2024-2025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大全附答案.. 57页

2024-2025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及参考答案.. 56页

2024-2025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内部题库附.. 56页

2024-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41页

2024-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41页

2024-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40页

2024-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41页

2024-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41页

社戏德育教案 3页

2024-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41页

2024-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之法律法规经济与施.. 21页

社会盼六一教案 3页

组织工程皮的构建和生物安全性研究的综述报告.. 2页

2024-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之法律法规经济与施.. 21页

2024年辽宁省抚顺沈抚新城所属事业单位招聘8名.. 120页

2024年辽宁省大连高新区第二批自主招聘32人历.. 69页

2024年辽宁省大连地区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安检.. 68页

2024-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与设备完.. 2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 11页

服装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36页

8D报告经典案例元器件虚焊对策报告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