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引种栽植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引种栽植技术.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10/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引种栽植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榆林市沙地樟子松引种栽植技术
摘要:本文以榆林市沙地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在不同的立地类型上,造林密度、栽植深度、造林地、造林季节、苗木类型等技术措施对引种栽植樟子松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势的影响,总结出适应我市樟子松造林技术,解决了在榆林沙区樟子松大面积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关键词:榆林市沙地;樟子松;造林措施;技术探讨1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的方法
根据搜集的历史资料,樟子松造林的发展阶段分为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大面积造林4个阶段,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榆阳区、横山县、神木县等县区,在实地调查各县区苗圃地的樟子松种苗资源后,对选择不同的造林方法、造林立地类型、造林密度、造林季节、技术措施和所用苗木规格,就其生长量(树高、冠幅、地径、胸径),生长势(当年新梢生长量、新梢年平均生长量),根系延伸(根系长度、根系分布)的情况,现有死亡植株的原因以及投资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分析、优选,并对优选造林技术进行效益评价。

调查的内容
①造林地覆盖植被类型的不同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沙柳林地、紫穗槐林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花棒林地、沙蒿林地)。②樟子松造林密度和深度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③造林地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覆沙黄土地、黄土地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④樟子松造林季节(春、秋、雨)的选择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⑤樟子松不同类型的选择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3年生带土球苗、3年生容器苗、3-2(3)年生带土球苗、3-2(3)年生容器苗)。⑥樟子松造林栽植的不同方法和技术措施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搭沙障、套笼、覆膜)。
2 调查对比分析
造林设计和技术措施
不同植被类型。经调查,樟子松造林地植被类型有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沙柳林地、杨树林地、紫穗槐林地、柠条林地、沙蒿林地、花棒林地7种。
立地类型选择。经调查,榆林市现有的樟子松造林立地类型主要有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覆沙黄土地、黄土地5个类型。
造林苗木选择。调查过的造林苗木主要选择了5种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健壮樟子松苗,即:①3年生营容器苗,苗高25~30cm,2层分枝,营养钵(袋)大小9cm×18cm以上,土球大小15~20cm。②3年生带土球苗,苗高25~30cm,2层分枝,营养袋大小9cm×18cm,土球大小15~20cm。③3-2(3)年生容器苗,苗高50~80cm,4层以上分枝,营养钵(袋)大小21×21cm以上,土球大小25~35cm。④3-2(3)年生带土球苗cm,苗高50~80cm,4层以上分枝,土球大小25~35cm。⑤80cm以上的大苗带土球苗,苗高80以上,5层以上分枝。
数据分析
(1)造林效果调查。通过对各种不同地类进行了详细调查,造林成效见表1。
通过调查不同苗龄的容器苗与带土球苗试验造林,3年生容器苗造林保存率8%~84%,%,每667m2保存41株,株均投资15元(按2008年底同比物价计算);3年生带土球苗造林保存率4%~64%,%,每667m2保存30株,(按2008年底同比物价计算);3-2(3)年生容器苗造林保存率82%~95%,%,每667m2保存77株,株均投资24元(按2008年底同比物价计算);3-2(3)年生带土球苗造林保存率25%~72%,%,每667m2保存32株,(按2008年底同比物价计算)。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明显高于带土球苗木,而3-2(3)年生的容器苗造林保存率远远大于3年生容器苗的造林保存率,其投资也比3年生容器苗稍低,在覆沙黄土地、黄土地用3年生营养袋造林在套笼的情况下保存率也很高。
(2)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要求和影响不一样,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和索取能力差异很大,直接影响到造林地的离地因子差异,从而影响到造林的成效。
表1 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对樟子松造林保存情况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按植被类型排列保存率由高到低次序为:紫穗槐林地>沙柳林地>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沙蒿林地>花棒林地。
图1表明,采用抗旱措施造林,用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达到80%以上,黄土地及覆沙黄土地最高,可达到95%。按立地类型排列保存高低次序:黄土地及覆沙黄土地>半固定沙地>流沙地>固定沙地。
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效反应在立地类型上,最适宜在覆沙黄土地、黄土地和半固定沙地栽植。实际在调查中发现,在流动沙地上营造樟子松也表现出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但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