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的制作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421989820 2023/3/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的制作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蟑螂信息素和蟑螂病毒组成的防治蟑螂系统。
蟑螂是防治难度大的城市卫生害虫。它携带多种病原体,活动于饭店、宾馆、仓库、交通工具及千家万户。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降低粮油食品品质,破坏书籍、衣物,造成仪器、仪表、计算机故障,安全有效防治蟑螂是急待解决的国际性课题。
现有防治蟑螂技术,都是使用化学农药喷杀和毒杀。因化学药物的残留,积累和不易降解,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加之蟑螂活动地点往往是人类生活、起居、食物存放场所,经常使用化学药物会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蟑螂的抗药性和施用药物浓度不断增加,后果严重。必须寻求更安全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防治蟑螂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而且有效杀灭蟑螂的生物灭蟑剂。
申请者1990年在中国武汉分离了蟑螂非包涵体小病毒,并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命名为黑胸大蠊浓核病毒(PeriplanetafuliginosaDensovirus,PfDNV),这是国内外第一个正式分类鉴定的蟑螂病毒。其特征是病毒为球状二十面体,直径
20-22nm。病毒基因组为ssDNA,5种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05KD、82KD、79KD、56KD和52KD。PfDNV病毒基因组全核苷酸序列5454nt。已经全部测定并在国际基因库中登录注册(Genbank,AF192260)。生物回感实验证明,这种病毒对蟑螂具有很强的毒力。安全实验证实,该病毒对鱼类、鸟类及家禽均无毒性;致病性和刺激性。
从蟑螂饲养容器、蟑螂粪便,蟑螂栖息纸中用二***甲烷、甲醇提取的蜚蠊***对蟑螂有很强的引诱活性。人工合成的顺9-二十三碳烯[(z)-9-Tricosene]与美洲大蠊信息素蜚蠊***-B(Periplanone-B)和黑胸大蠊信息素蜚蠊***-D(Periplanone-D)具有十分相似的诱集蟑螂效果。它们的结构式分别如下蜚蠊***-B蜚蠊***-D顺9-二十三碳烯本发明提出将蟑螂病毒和蟑螂信息素蜚蠊***或人工合成蟑螂引诱剂顺9-二十三碳烯相结合,构建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根据本发明,上述系统中信息素用来诱引蟑螂,蟑螂病毒则用来感染蟑螂使其发病并传播给其它蟑螂,形成一种诱引力强的生物杀灭蟑螂技术。并可形成不同剂型的杀灭蟑螂产品。加上其它蟑螂病原微生物及衍生物可使蟑螂发病进程加快。
本发明中,蟑螂病毒可通过人工饲养蟑螂,人工感染病毒并从蟑螂中回收病毒颗粒而获得。亦可用含蟑螂病毒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转染蟑螂后得到。病毒可通过差异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途径分离提纯。蟑螂信息素可从蟑螂虫体,蟑螂粪便和蟑螂栖息纸中用二***甲烷,甲醇溶解后蒸馏提取。也可以从人工饲养蟑螂容器中用冷捕法收集。顺
9-二十三碳烯可采用碳链增长法合成亦可从植物油中提取。
用填充剂将上述二组分混合后即构成能够引诱并杀灭蟑螂的灭蟑剂。在组合物中,蟑螂病毒量保持在每个工作平台104个,%即可产生有效地控制蟑螂效果。填充剂的作用优先考虑的是稀释病毒及蟑螂信息素,并保持制剂一定的湿度,以利蟑螂的取食和病毒的感染。
本发明写明了由蟑螂病毒和蟑螂信息素组成的生物灭蟑剂的组成,各组分的结构特征,来源及在组合物中的百分比,以及主要成分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组提出的生物防治蟑螂系统可应用于食堂、饭店、宾馆、仓库、办公楼、仪器工作站车船飞机以及千家万户防治蟑螂。替代用化学农药防治蟑螂的方法。它所形成的产品具有作用强(已经国家指定检测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测定)、安全无毒(已经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检测)、诱捕范围宽、不污染环境,易于操作处理等特点。以下所述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
实施例11%浓度蟑螂病毒,%%的水溶液中,形成的产品供蟑螂取食感染使其发病死亡。
实施例21%浓度蟑螂病毒,%蟑螂信息素,%的填充剂形成胶体。置于四周开口工作药合内,诱使蟑螂取食感染,使其发病死亡。
实施例31%浓度蟑螂病毒,%蟑螂信息素,%的填充剂形成药剂,用挤压工具置其于蟑螂活动地点,诱引蟑螂取食,使其感染发病。
实施例41%浓度蟑螂病毒,%蟑螂信息素,加入能使蟑螂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衍生物产品,形成复合微生物灭蟑剂。诱引蟑螂,使其感染发病。
权利要求
,包括引诱蟑螂的组分信息素(A)和杀灭蟑螂的组分蟑螂病毒(B)组分(A)分别为蜚蠊***-B(Periplanone-B)蜚蠊***-D(Periplanone-D)3,11-二***-2-二十九***和29-羟基-3,11-二***-2-二十九***顺9-二十三碳烯[((z)-9-Tricosene)]组分B为蟑螂非包涵体球状病毒。其特征是二十面体,直径20-22nm,病毒基因组ssDNA
,形成的水溶剂。
,加入填充剂形成的膏剂。
,加入填充物形成的乳胶剂。
,加入蟑螂病原微生物及衍生物,形成的复合微生物灭蟑剂。
-5中所述的任何一种组合物用于杀灭蟑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用蟑螂病毒和蟑螂信息素蜚蠊***或人工合成蟑螂引诱剂相结合,构建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蟑螂信息素用来诱引蟑螂,蟑螂病毒用来感染蟑螂使其发病并传播给其它蟑螂,加上其它蟑螂病原微生物及衍生物可使蟑螂发病进程加快。形成一种诱引力强的生物杀灭蟑螂技术。可以替代目前污染生态环境的化学农药喷杀和毒杀蟑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