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九年级资料)醉翁亭记 (2).pdf

格式:pdf   大小:29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资料)醉翁亭记 (2).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3/3/13 文件大小:2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资料)醉翁亭记 (2).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九年级资料)醉翁亭记 (2)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资料)醉翁亭记 (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由范仲淹的《楼记》导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各自查找的资料,引导学生看课文有关作者作品的注解,并投影展示作者图像。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
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
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
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
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
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
《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到〔今滁县〕当太守时写的,描写了一带自然景物的
幽深秀美,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本文与作者同一
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赏画面边听读,感受骈句的节奏
美、韵律美。
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环滁〔chú〕壑〔hè〕琅琊〔lángyá〕潺潺〔chán〕辄〔zhé〕
霏〔fēi〕瞑〔míng〕晦〔huì〕伛偻〔yǔlǚ〕肴〔yáo〕提携〔xié〕
蔌〔sù〕酒洌〔liè〕觥筹〔gōng〕弈〔yì〕翳〔yì〕颓然〔tuí〕
范读第二段: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学生练读,掌握朗读节奏。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理解课文根本内容。
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小组讨论。
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可补充重点字词翻译和句子翻译〕
〔1〕积累词语:
①生词: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杂然:错杂的样子。
伛偻提携:驼背。山肴野蔌:蔬菜。
②一词多义: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靠近〕临溪而渔〔到〕
B、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连词〕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必译出〕
C、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D、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
3、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也〞的不同语气和“而〞的轻重音
⑴在学生疏通文句的根底上作朗读提示:
第一段,“环滁皆山也──琅琊也──酿泉也──醉翁亭也──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
也──自号曰醉翁也──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前四个“也〞表判断;五、
六、七个“也〞表解释;第八个“也〞表肯定,语气坚决,“也〞的语调要较重;第九个“也〞
表肯定,但语气较平稳。
第二段,这一段中“而〞较多。关于“而〞的读法,凡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
接词与词,有调节节奏作用的,那么应轻读。
第三段,四个“也〞均表解释语气,六个“而〞有的表修饰,如“杂然而前者〞;有的表因
果,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这些句子均应轻读。
第四段,一、二句“也〞表陈述语气,四、五句“也〞表解释。“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除第三个“而〞表顺接需轻读外,
其余三个均应重读。
播放录音磁带,学生复听一次,体会“也〞的不同语气和“而〞的轻重音的不同。
四、课文内容鉴赏:
(一)从题目入手:
1、板书课题、《醉翁亭记》
提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
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是酒醉,更指“陶醉〞,实际借山水排遣内心抑郁的
心情。
: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依据自己预****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概括为: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统领下文
〔二〕为景而醉:鉴赏写景句子。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有何妙处?
明确:第一段文字中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
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琅琊→酿泉→醉翁亭
〔3〕本段写景有什么特色?
开头是远视,大全景〔琅琊〕,接着是近观的中景〔酿泉〕,再下来,是身临其境的近
景〔醉翁亭〕。
写景顺序:远——近,面——点
〔4〕此段中点明醉翁的情趣的句子是哪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号称醉翁,却不以酒为意;不在意酒,正反衬出在意山水。心里对于山水是有情的,不
过是寄托在酒上而已。这里有抒情的意味。
〔5〕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
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比照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
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
一片寂然。四时之景不同,而欢乐却是相同的。山水之乐在于四时自然景观的美好,再读写
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三〕、鉴赏欢乐的场面: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表达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吗?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
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
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欢乐的气氛。
〔四〕、鉴赏众人归去的场景。
〔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思考:究竟作者还写了哪些快乐?“太守之乐〞指什么?
明确: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指的是“乐其乐〞。即乐民所乐,与民同乐;为自己使人们生活得快乐的政绩
而乐;放情山水之乐。即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
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说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2〕太守之乐与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异同?
明确:“乐其乐〞与“乐而乐〞,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点。
我们已领略了范仲淹在《楼记》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范仲淹面对贬谪,
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暂时的欢乐。在百姓忧虑之前忧虑,在百姓快乐之
后快乐。
而欧阳修与范仲淹遭遇相近,心境却有所不同。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他把治理得
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屡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
乐。
欧阳修只要进入超越现实的、想像的、理想的与民同乐的境界,这种“醉翁之意〞是很
容易实现的,只要“得之心,寓之酒〞,让自己有一点醉意就成了。因为山水之间,没有人
世的等级,没有人世的礼法。且酒有一种“醉〞的功能,有这个“醉〞,才能超越现实。“醉
翁之意〞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故范仲淹终究无法乐在当下。只有等待“后天下之乐而乐〞
了!
不过说到底,“太守之乐〞也包含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假设干成分,毕竟这二位大
家都是仕途坎坷,有志难伸,都是将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快乐的理由,即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相对而言没有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博大的责任感。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读出太守要表达的感情。
五、总结本文:
1、概括主旨: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欧阳修寄情于
山水以排遣郁闷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归纳写作特点
〔1〕、二十一个“也〞字的妙用。
本文是山水游记,但抒情气氛很浓。为了增强风神情韵,通篇采取说明句式,共用二十
一个“也〞字,造成一种沉着婉转的咏叹句调。
前面已经指导过不同的“也〞字的不同读法,请学生将含有“也〞字的几句话翻译成现
代文,再次体会语气的不同。
明确:
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酿泉也〞与译文“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
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比照,意思是差不多的,语气上有什么变化?
明确:其中肯定的、明快的语气消失了。有这个语气和没这个语气,有很大的不同。“也〞
用在句末,表示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此外,它还有一点接近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而在古代汉语中,没有这个“也〞字,就没能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情感色彩就消失了。
二十一个“也〞字的好处:
文气一贯到底,使人目不暇接;语气既肯定明快、朗朗上口,又充满一唱三叹的抒情味;
先问后答式,造成心理关注的不断变化;字数、长短、句式、内涵不断变化而无重复单调感。
〔2〕、散文中运用骈文句式,骈散结合,刻画景物简练而生动。
例如描画山中的景色,写一天朝暮是“日出而林霏开〞〔朝〕,“云归而岩穴暝〞〔暮〕;
写一年的四季是“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
“水落而石出〞〔冬〕。又写山间的黄昏,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句法整齐,而在整齐中又有变化,使文章更加显得音调铿锵。
六、实践与体验,模拟旅游激兴趣
提示:醉翁亭令我们神往,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梦游醉翁亭。
指名一学生当导游,护送“旅客〞到醉翁亭风景区。指名一女生当导游小姐,护送旅
客乘坐“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到醉翁亭。
指名三位同学任醉翁亭风景区的导游,要求他们按照课文内容依次作景点介绍,如“醉
翁亭一目楼〞“醉翁亭晨昏苑〞“醉翁亭四时轩〞“醉翁亭民俗阁〞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
想象尽情发挥,如“醉翁亭民俗阁〞可组织“山歌对唱〞“滁人游情境模拟〞“众宾欢情境
模拟〞“太守宴特色介绍〞等。
七、布置作业
请自选角度,比拟《楼记》和《醉翁亭记》,说说它们的异同:
例如参考: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而且这两篇散文都是作者因倡导改革当时弊政而被贬官降职后的作品。这两篇佳作在立意和艺术
技巧等方面既有相近之处,又有迥然不同之点,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各具其妙。今天,我们把这
两篇世人公认的优美散文放在一起来比拟阅读,通过比拟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
力。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
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⑴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
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
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地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
时似乎文章已经写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铺陈的,却非要旨,但也并非闲笔;
郑重感慨议论的,貌似正确,却又予以否认,最后才引出正论,精辟入理,一鸣惊人。《醉》文
那么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表达来抒写“山水之乐〞。
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
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穿,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
艺术构架。
⑵语言表述有别:
“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清楚,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
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⑶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表达之
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拟了“迁客骚人〞的仕
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胸怀,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