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针灸治疗在脑病康复中的应用1.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针灸治疗在脑病康复中的应用1.doc

上传人:windurst 2023/3/13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针灸治疗在脑病康复中的应用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针灸治疗在脑病康复中的应用1 】是由【windurst】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针灸治疗在脑病康复中的应用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针灸治疗在脑病康复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
脑中风
A、针灸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概要
(一)不同针刺方法与针灸疗效关系的研究
目前应用头皮针、体针、眼针、舌针、耳针等针刺方法治疗本病均取得良好疗效。
(二)机体的机能状态与针灸疗效关系的研究
(三)不同手法与针灸疗效关系的研究
(四)刺激量与针灸疗效关系的研究
(五)不同腧穴与疗效的关系
(六)最佳研究方案
B、脑梗塞并发症的针灸治疗
(一)肌张力增高
1、中医思维
2、经络思维
3、体针
4、透针
5、腹针
6、联合针法
(二)语言障碍
1、与语言相关的脏腑:心、肺、脾
2、与语言相关的经络:
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是动则病,舌本强”;肾经“其直者,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手少阴之别“系舌本,系目系”;足太阳经别“直者,系舌本”;足阳明经别“贯舌中”。
3、针灸治疗
(1)体针:
1)石氏“醒脑开窍”法后组穴加上廉泉;运动性失语取金津、玉液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量1~2ml。
2)八脉交会穴
3)心脾肺穴
(2)舌针:心/神根、聚泉
(3)头针
颞顶枕交界处
(三)吞咽障碍:
1、石氏“醒脑开窍”后组:风池、翳风、完骨加上萼。
2、艾灸:肺俞、百劳、中脘
3、舌针
(四)中风后抑郁状态
1、头针:血管区双
2、体针:四关、百会、印堂
强迫心理:调胆肾
(五)中风后焦虑状态
头针:血管区
针刺:列缺、照海、印堂
腹针:引气归元,左气穴、气旁
皮内针:心俞
(六)下肢静脉栓塞
刺络:委中、承山、八风
(七)疼痛:
1、肩痛
眼针、体针、三棱针
2、丘脑痛
针挑、腹针等
3、头痛
按经络辨证取穴
(八)睡眠颠倒
1、人中、内关、三阴交、上星、神门。
2、孙思邈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3、大接经法
4、十二经首尾穴+八脉交会穴
(九)血管性痴呆:
1、石氏“醒脑开窍”法配穴:百会、四神冲、太冲、四白。
2、百血方:百会、血管舒缩区、内关、三阴交、风池或安眠。
3、智三针:本神、神庭。
4、大接经法。
(十)呃逆:
1、涌泉、外劳宫。
2、四关穴、翳风。
3、眼针:中焦、肝区。
4、埋针:耳穴胃点、膈俞。
(十一)髋关节松弛:
1、腰部穴、
2、胆经穴
3、艾灸
(十二)大小便失禁、尿潴留:
1、头针:足运感区
2、体针:腰四穴
3、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
4、艾灸
(十三)高热
针刺:曲池、大椎、太冲、十二井、十宣刺络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十四)上消化道出血
针刺:双足三里、太冲、太白
耳针:胃,内分泌,皮质下,肝
(十五)癫痫
针刺:人中、印堂、内关、四关
颅脑外伤
脑外伤后遗症是因脑外伤后,导致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性疾病。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损伤则修复难度较大,且许多药物亦很难通过血脑屏障等组织进入颅内。针灸可通过风池、风府等特定穴位,使针感通过枕骨大孔,延奠中枢达到颅内,起到较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坑能及改善颅内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
正确选穴、良好的针刺手法、治疗时机、辅助疗法。
三、儿童脑瘫
(一)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一种先天性因素或早产、产程缺氧、产伤等原因导致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和弥散的萎缩性脑软化引起的,以痉挛性瘫痪、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癫痫、智能障碍、言语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
本病属的五迟、五软、痿证、呆病等范畴。
(二)病因病机:
肝、肾、脾亏虚、脑髓失充或痰、瘀阻滞于脑络所致。
从经络角度,督脉受损、带脉之气运行失常所致。
(三)临床表现
1·痉挛性瘫痪
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ataxia
癫痫
智能障碍disturbanceofintelligence
言语障碍disturbanceofspeech
视力障碍
(四)分型
痉挛型:以痉挛性瘫痪为主症,占70%,主要是大脑皮质运动区和锥体束受累。
运动障碍型:以运动障碍为主症,占15%--20%,主要是锥体外系受累。
共济失调型:以共汴失调为主症,占1—5%,主要是小脑受损。
混合型:同一患儿表现上述2—3型症状。
(五)中医辨证分型
肾虚髓亏:软瘫、发育缓、智力低下
阴虚风动:手足徐动、肌痉挛
气虚血瘀:行走不稳,语言、智力低下
湿痰蒙窍:瘫、癫、呆、胃纳
(六)针灸治疗概况:
*目前主要取头针+体针
经穴
A常规取穴: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以督脉经穴为主
以督脉、足太阳经穴为
B经验取穴
脊三穴:C7、L2、
四神针:+智三针:前发际正中1针,旁开3寸各1针
C时间取穴: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头穴
以运动区为主
耳穴
肝、肾、内分泌、皮质下、枕、神门等
*治疗方法
毫针针刺
耳压法
梅花针
穴位注射
用脑活素、丹参注射液、乙酰谷酰***、东莨菪碱等
综合治疗:comprehensive
针灸、中药、按摩、功能锻炼

取穴:头针--血管区、运动区
体针—阳陵、支沟、肾俞
言语障碍+通里、哑门
共济失调+晕听区
智能障碍+百会
视力障碍+风池、光明
癫痫+长强
软瘫针灸兼施
方法:针刺+背脊按摩
(七)治疗时间和疗程
每次治疗30—1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1个月为一疗程,常治疗3—6个月。
疗效
一般达到70%--80%左右,部分达90%左右。
判断:
1·以肢体功能恢复程度
以智商提高程度
以适应社会性行为评分
以症状和脑电图、CT来评判
以运动功能、智能等综合判断
影响疗效因素
预后与瘫痪的轻重、智能落后程度有关
1·年龄:
年龄越小越好,1—3岁者有效达80%;3—6岁达70%;>6岁达60%。
2·疗程:
治疗越长越好,一般治疗要>1个月,多数>3个月
病情:
轻中度者较好,重度者较差。无脑电图异常者好,有者差。
饮食:
饮食好者好,反之差。
辅助治疗: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各种功能训练可提高。

针灸治疗的机理
抗自由基作用(anti—freeradical)
解痉作用(antispasmodic):
调节脑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内啡呔(endorphin)
改善脑缺血lackblood、缺氧anoxia)
改善血流变(bloodrheology)
改善脑电活动
免疫调节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Cordury,so)是由于多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这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损伤,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的后果。属中医“痿证”、“痿蹙”、“体惰”等范畴。
(一)截瘫/四肢瘫症
中医学认为,SCI的病机是督脉损伤,肾阳不足,这一证候贯穿SCI的全过程⋯,故以温肾阳,通督脉为治疗原则,取穴上多取督脉经穴或华佗夹脊穴,尤以损伤局部周围的穴位为重
点,配以诸阳经穴位。


即在病损部位的前和后的上下左右循经配穴,或在病损部位的上和下的左右前后循经配穴形
成阵容,把病损部位包围起。

采用电针神经干治疗截瘫,取臂丛神经(扶突)、桡神经(曲池)、股神经(冲门),腓总神经(阳陵泉)、马尾神经(腰俞),脊髓受损部位的上下端棘突间针尖直达硬膜外。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脊髓性截瘫,,用2~3寸毫针分别顺着脊柱的纵轴方向向下沿皮刺。
(二)二便功能障碍
:
“提壶揭盖法”



(三)截瘫性疼痛
头针感觉区、足运感区、相应的运动区,合并阿是穴埋针。
督脉针刺
周围神经损伤与炎症
(一)神经损伤
作用:有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功能。
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治疗能明显抑制周围神经损伤的发展进程,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生成,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
:
取穴:华佗夹脊,背俞,损伤区经脉所过的穴位。

多发性硬化
简史
19CN:Ovlliver,Cruveilhier
1868:Charcotp
定义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灶性炎性、脱髓鞘为特征。
特征:复发、缓解
病变部位:脊髓白质传导束、视神经、脑室周围白质、脑干和小脑
西方:主要累及脑干及脊髓
东方: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
免疫学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慢性神经病,其特征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有多发性脱髓鞘斑块。虽其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
四、病因
内因――遗传素质
DR2抗原与MS有关。18世纪海盗(斯堪地那维亚人)发病多及有其后裔的国家MS较多。
外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15岁
五、自身免疫的启动机制
1、易感个体及病毒感染
2、促发因素:外伤、妊娠和分娩、感染、疫苗接种等。
3、自身免疫攻击的靶
六、临床改变的病理生理
发生血管炎
髓鞘脱失
产生电生理改变
复发、缓解和渐进加重
周围神经受累
临床定位与病理及影像学所见不一致
Lhermitte氏综合征
东方人视神经脊髓受累较多,西方以脑干多见
七、病理
病理特征――斑块:其内有完全或不完全的髓鞘脱失。
八、发病率
在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澳大利亚南部和新西兰为高发区:30-80/10万;亚洲为区:<5/10万。
男:女=:1
起病平均年龄29-30y。
九、临床类型
缓解与复发:56-70%。每次发作>24h,然后症状缓解,时间长短不一。
慢性进展性:30%,国内少见。男性多见,多数以脊髓型为主,诊断较困难,通常5-10年随访才能诊断。预后差。
良性MS:至少20%,预后好,可活到70岁,本组病人以年轻为多
恶性MS:少见,5-10%。发病第一年内数次严重反复发作,早期进入恶化,预后差。年轻多见。伴有明显的大脑征群和早期小脑症状发作者,有恶化的可能。
十、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尽管最早发病于2岁,%,50岁以后发病也罕见。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为3:2到2:1。半数患者急性起病,甚至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症状。约1/3患者症状缓慢进行,在数月或数年内逐渐加重。
首发症状:国内对一组461例MS分析
肢体、面部感觉异常:33%
单眼视力减退或丧失:17%
步态不稳、平衡障碍者:18%
复视:13%
进行性无力10%
多发性硬化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较为复杂多样。
特殊神经体征
核间性眼肌麻痹:两眼侧视或水平上视时复视。
三叉神经痛
Lhemitte:”曲头,背――足根放谢
感觉性手无力
疼痛和幻肢现象
痛性强直性肌痉变
其他:复视、眼视力减退、肢麻、神经根痛、抽搐等。
体查:
颅神经:3、5、7。凡40岁以下发生三叉神经痛若无特殊原因可见,应考虑MS之可能。
认知功能障碍:85%不同程度不同
锥体束损害和共济失调
周围神经和肌萎缩
脑脊液变化:在MS中脑脊液可正常,也有异常表现,尤其在急性发作和疾病加重时。1/3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略增多(10~20)X106/L(10~20/mm3)。T一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异常,CD3>80%,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CD8为2:1。脑脊液蛋白轻微增高,以球蛋白增加为主。54%~80%患者脑脊液Y球蛋白增高。脑脊液lgG浓度增高,同时Kappa和Lambda轻链绝对浓度也增加。
寡克隆区带阳性率90-95%。
诱发电位:
帮助诊断多发性硬化、鉴定和判断存在的病灶。
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s,VEP):P100延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s,BAEP):脑内传导延长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somatosensorypotentials,SLSEP):传导延长
在VEP\BAEP\SLSEP检查中,50%~9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有异常,提示这些神经传导通常的异常。在多发性硬化患者有视路病变(如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野缺损等)时,VEP有异常。在没有视路病变的病史或体征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中,也有VEP异常,提供这些视通路中的隐源性病灶。BAEP\SLSEP同样,尽管
MS无听力异常,BAEP也异常。
CT、MRI
CT:侧脑室周围,特别前、后角及三角区周围白质的有多发性,小低度斑块;CT值10左右。
MRI:对颅脑和脊髓检查可为病灶范围及严重度提供依据。
T1低信号,T2高信号。脑室周边,特别是前后角的髓鞘脱失。
十一、诊断
十二、鉴别诊断
原发性小脑变性
脊髓肿瘤
脊髓空洞症
缺血性中风
多系统萎缩
脑干脑炎
原发性侧束硬化
增生性脊柱炎性脊髓病
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

妊娠:9月前复发少,产后3月月内较高
外伤:促发因素
老人:进行性加重,尤其进行性脊髓损害较常见。
病毒感染、紧张、焦虑等加重。
统计显示:由运动起病、且起病年龄大、进行性病程、男性等则预后差,以视神经炎
起病者预后好。初发病以感觉症状为主比运动障碍症状为主预后好。
:痿症、痉证
痰热阻络
湿热浸***
瘀阻脉络
肝肾亏虚
气血两虚

体针:百会、阳陵、风池、环跳、三阴交
灸法:关元、气海、绝骨
头针:足运感区、运动区
腹针
耳针
急性期以药物治疗为主,针灸治疗为辅;恢复期针灸治疗为主,药物为辅。
十六、对症治疗
、发作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