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愚公移山.doc

格式:doc   大小:10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愚公移山.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7/10/8 文件大小:1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愚公移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3 愚公移山
精彩开篇词
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总是招来人们“不自量力”的嘲讽,可是,当年近九十的“愚公”率领他的子子孙孙誓要移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时,我们的内心却表现出无限的崇敬。也许我们比“愚公”多智,我们会有无限的想象力挣脱束缚,但我们多的只是方法和技巧,缺少的恰是这种“愚公”精神。感谢这个可爱的老头子,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财富。
学****目标
,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学****难点.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作者作品链接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文体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与交流
,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仞( ) 惩( ) 塞( ) 迂( )
荷( ) 箕畚( ) 孀( )妻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方: 惩山北之塞惩:
迂: 何苦不平苦:
毕力平险毕: 杂然相许许:
损: 始龀:
寒暑易节易: 固不可彻彻:
(2)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无陇断焉。
(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之:出入之迂也: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汝之不惠: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聚室而谋:
而山不加增:
其:其妻献疑曰
感其诚:
其如土石何:
于:达于汉阴:
告之于帝:
(4)古今异义
阳古义: 今义:
阴古义: 今义:
指古义: 今义:
曾古义: 今义:
诸古义: 今义;
荷古义: 今义:
毛古义: 今义:
息古义: 今义:
虽古义: 今义:
已古义: 今义:
(5)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面:
帝感其诚感:
毕力平险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6)翻译下列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怎样划分?
(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意
,培养使用注释的****惯。
。两个学生一组互译,将疑难点进行圈点批注,养成自学****惯。
。将困难提出,然后全班交流探讨,教师适时点拨。
、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四、达标试题 
⒈解释文中的加点的字
⑴年且九十    且:          ⑵惩山北之塞惩:
⑶始龇,跳往助之    龇:          ⑷寒暑易节易:
⒉解释一词多义
⑴①杂然相许然:
②吴广以为然然:
③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然:
⑵①年且九十且:
②且焉置土石且: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⑶①始龇始:
②其术始于唐始:
⑷①寒暑易节易:
②移风易俗易:
③此事易行也易:
五·课后练****题
2009年广东省佛山市       太行、王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