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头部引流
脑室引流
1、调节颅内压成人正常颅内压为8~20cmH2O。脑室引流瓶(袋)应高于侧脑室平面(相当于仰卧位时两外耳孔连线)1O~15 cm,颅内压高于此水平,脑脊液则流出,从而使颅内压处于正常水平。引流瓶放置过高,颅内压过高,可能导致脑疝;引流瓶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快,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导致颅内低压综合征。
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引流管外接导管长约1米,使患者的头部有适当的活动空间,进行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必须将引流管安置妥当,避免意外拔管,同时,操作完毕应再次整理引流管,使其处于合理的状态。神志不清、躁动患者应使用约束带,防止将引流管意外扯断或拉出。
3、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经常挤捏靠近头皮的引流管、引流管通畅时,管内脑脊液平面随心脏跳动而上下波动,不畅则液面静止不动。验证方法:可嘱病人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使颅内压暂时升高,液面即可上升,解除压迫后液面即下降。波动幅度约为10mm左右。如引流不畅,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控制引流速度引流初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扩大的脑室被骤然引流大量脑脊液后造成脑皮质塌陷,引起出血或脑疝,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ml。
5、观察脑脊液的性状、颜色及量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术后1~2d常常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血压有波动,提示脑室内出血,若脑脊液浑浊或有絮状物,提示颅脑感染。每天准确记录脑脊液的量,脑脊液的总量成人约100~150ml,~ ml,每日约400~500ml,每6~8 h更新1次,每日分泌的量为全部脑脊液的3倍,因此,每日引流量应小于500 ml,脑脊液量增多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6、脑室引流处敷料情况敷料处有无渗血,若有渗血,应查明原因,是管道脱落、移位或是颅内压增高所致,并及时做出相关处理。
7、预防感染脑室内反复冲洗、抽吸、灌注尿激酶或因引流时间过长等都易引起脑室内感染。预防的重点应严格各项无菌操作。倾倒引流液时,必须严格消毒,接口处保持无菌。每天在无菌操作下更换穿刺部位敷料1次,若敷料被血液、渗出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每天更换引流袋,随时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引流系统密闭。更换引流袋及转运患者时,必须夹闭引流管,防止脑室引流液逆流感染。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
8、拔管脑室引流一般放置3~7d,一般脑脊液颜色转清、头颅CT确定脑室内出血吸收、脑脊液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