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实验五 根和茎的次生结构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五 根和茎的次生结构比较.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五 根和茎的次生结构比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五根和茎的次生结构比较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根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及次生构造的形成与结构
2、掌握茎的次生结构
3、掌握次生保护组织——周皮的结构特点
4、比较根和茎的次生结构,了解其异同点
二、材料与仪器
毛茛根次生生长永久制片、椴树茎二、三年生横切面永久制片、松树茎三年生横切面永久制片,显微镜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根的次生生长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在完成了由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形成的初生生长之后,并不停留在初生生长这一阶段,而是由于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分裂活动,不断地产生根的次生结构,因而使根得以不断加粗。
要了解这一变化过程,须先观察形成层的发生情况。
:取毛茛根次生生长永久制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维管柱内所发生的变化,可见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已经恢复分裂能力,略呈弧形。位于初生木质部束尖端的部分中柱鞘细胞,恢复了分裂能力,两者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波浪状的形成层环,并且一些形成层细胞已经开始最初的切向分裂,产生了少量的次生结构。
这个最初形成的形成层环的形状,是由根的初生木质部束的数目决定的。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成层环已由波浪形环变成了圆形环,并向内产生了大量的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了少量的次生韧皮部。同时中柱鞘已产生了木栓形成层,并形成了周皮。此时表皮和皮层已脱落,从外向内逐层观察;区分出周皮、次生维管束和中央的初生木质部几大部分后,换高倍物镜,仔细观察各部分的细胞结构:
(1)周皮:是老根最外面的几层细胞。横切面呈扁长形,胞壁栓质化;径向壁排列整齐,常被染成棕红色,是没有胞核的死细胞,叫木栓层,是由木栓形成层活动产生的次生保护组织。
在木栓层内方,有一层被固绿染成蓝绿色的扁方形的薄壁活细胞,内有原生质体,有的细胞能见到细胞核,是木栓形成层。它是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的,由于主要进
行切向分裂(平周分裂),其细胞形态比木栓层更扁一些。栓内层位于木栓形成层之内侧,约有2—3层较大的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已被挤坏,常分辨不清。
(2)次生维管组织:为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的组织。在周皮之内被固绿染成蓝绿色的部分是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其中夹杂有少量略呈红色的韧皮纤维。注意在横切面上韧皮薄壁细胞与筛管形态相似,常不易区分。此外,有许多韧皮薄壁细胞在径向方向上排列成行,呈放射状的倒三角形,是韧皮射线,起着横向运输的作用。
在横切面上占主要部分的是被番红染成红色的次生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其中导管很容易辨认,是一些口径大、被染成红色而原生质体解体的死细胞。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幼嫩导管,由于木质化程度低,仅被染成淡红色,至有的刚由维管形成层分裂出来的导管,仍保持纤维素胞壁的绿色。管胞和木纤维在横切面上口径均较小,可与导管区分,一般也被染成红色,但二者之间不易辨认。此外,还有许多被染成绿色的木薄壁细胞夹杂其中,排列整齐呈径向放射状者,称木射线。木射线与韧皮射线常是相通的,合称维管射线。
维管形成层,位于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之间,有几层扁长形的薄壁细胞,被染成浅绿色。实际上形成层只有一层细胞,主要由于它的向内向外迅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