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析文化错位.pdf

格式:pdf   大小:28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文化错位.pdf

上传人:闰土 2023/3/16 文件大小:2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文化错位.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浅析文化错位 】是由【闰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析文化错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龙源期刊网
浅析文化错位
作者:姜曼
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7期
摘要: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然而,了解了文化差异也无法保障跨文化交际的
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在努力跨越文化差异时反而可能给交际带来新的阻碍。文化错位
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效防止、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对跨文化交际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错位
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存在于
有差异的语言文化背景中。霍尔也曾在《无声的语言》中说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来源
于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文化差异是导致文化交流障碍的根源。然而,了解文化差
异就能克服跨文化交流的一切障碍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且富于变化
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稍有不甚便会阻碍交际的进行。
一、文化错位的产生及概念
既然存在着文化差异,交际双方在进入对方文化时,就应该增加相互理解,增加移情,从对方立
场感受其文化,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但这种理解、移情也可能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例如我们知道在与美国人交往时要保持一定体距,美国女孩也会被告知应该与中国好朋友
勾肩搭背、亲密无间。但是当那个美国女孩以亲密的举动想表示友好时,我们倒会觉得她可能
是***。这便是文化错位作用的结果。陈俊森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中把“文化错位”
定义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传递、接收、理解信息,从而产生
出二次误解。如图1:[1]196
(图中圆圈内的虚线方框表示A文化者对B文化的依附,方框
内的虚线圆圈表示B文化者对A文化的依附)
龙源期刊网
“错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位置”。我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中,只要交际中一方不再是单一的“我文化”组成,便可认为其发生了文化错位。陈俊森定义的文
化错位是从交际双方的整体情况来看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一方在与“他文化”进行交流的过
程中,会实现其自身文化的错位。人本身是一个以本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单一整体,这时却要受到
“他文化”的影响,成为一个两种或多种文化的混合体。这时其文化身份是难以确定的。那么他在
与人的交往中,就会以这种特殊身份出现,用多重文化来指导自己的交际,其结果可想而知。
例如当一名外语教师招待她的客人时,她问客人要不要喝茶。有时客人会说“你别忙了”。这
时她的思想就会受到两重文化的规约,对于到底要不要端茶进行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结果很可
能是该端的没有端,不该端的反而端了。当这两种规约就某一件事情产生矛盾时,她便不知所措
了。如图2:
(图中他文化是一种或多种文化,跨文化交际者就如
同球一样被“我文化”和“他文化”推来推去)
这一补充是以交际一方为考察对象,这与陈先生的观点并不矛盾。从长远来看,若跨文化交
际的双方常从对方立场考虑或是偶然出现互异其位的现象,那各方都将面临被“他文化”所同化了
的认知结构与原有文化的认知结构不一致这样的冲突,从而导致文化错位。笔者提出的文化错
位与陈先生所说的文化错位也可能同步进行。因而笔者这样定义文化错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
程中,交际一方受对方文化影响而脱离原文化,或是双方都力求适应对方文化,力求用对方文化规
约和交际规则来指导交际从而互异其位而产生二次误解。
二、文化错位的原因

前文已提到过,理解、移情可能会导致文化错位。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主体和客体相
互适应和予以情感沟通的重要方法,是既立足于本土文化又超越本土文化基础之上的跨文化对
话和交往,旨在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建立双向协调、双向互馈和双向构建的机制。在进行
文化移情时应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两者中间寻找相互调适与动态平衡的机制和张力,因
而应坚持适度原则。“不及”与“过度”都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沟通障碍。[2]220文化移情的过
度使得交际的双方失掉自己民族本土文化的立场,始终还是无法在跨文化交际的“桥”上相遇。
龙源期刊网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角色不同,社会对其期待就不同,说话、交往的
方式也随之不同。因而如何在交际中提高角色扮演的成功率便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不同
角色在社会关系中所处位置不同,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就不同。一
般都会认为,若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设想在别人那种文化、处境下将如何看待来自外国的我们,就
能提高角色扮演的成功率。[1]66但当交际双方都进行角色换位时,跨文化交际就无法顺利进行
了。这种跨文化的角色换位只需单向进行,但若长期如此,又会使其中一方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甚
至导致本民族主义的产生。单就某一次跨文化交际活动而言,某一方进行角色换位,有助于对异
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角色扮演的成功率。

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双方共享同一或相近的语言系统,明确以何种文化归属的身份
参与交际,以及他们对交际的对方文化依附的预期,等等。如果交际双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交流
用的语言甚至可能代表第三种文化,那么这时应该依附于哪种文化呢?编码、译码应以何种文化
的价值观为标准呢?这便是“文化依附悖论”。[1]206如果选择不当,可能出现“文化错位”,即有可
能出现此方依附于彼方文化而彼方又会依附于此方的情况。跨文化交际的情境千变万化,具体
还需区别对待。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中西方交流日益加深,人们的生活环境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的各种文化因素通过各个渠道流入中国。人们原本单一的文化构
成开始受到中西文化混合体的冲击。“他文化”对“我文化”的过多渗透,使得原本单一的文化模式
变得更加复杂。人们也开始置身于一种“二元结构”文化环境中。逐渐的,人们待人接物不再以单
纯的母体文化为依据,而是参照双重的文化规约。这时,跨文化交际一方的文化错位就产生了。
而当交际双方自身都有这种文化错位时,他们便可能同时以这种多重文化为指导,从而导致另一
种文化错位的产生。
三、文化错位的防止
为防止文化错位,陈俊森提出了他的对策:A文化者在A文化背景里编码后发出的信息,B文
化接收后依附于A文化背景解码并赋予意义,B文化者的反馈信息仍然依附于A文化背景编码
后发出,A文化者接收后在自身文化背景里解码并赋予意义;反之亦然。[3]16笔者认为这种做法
终究还是在依附于其中一种文化,很难在动态中保持和谐、自然的关系,达到交际的双赢,而且是
龙源期刊网
以其中一方文化为代价,可能导致本民族主义的产生。这种对策保证了某一次交际活动的顺利
进行,却不利于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鉴于过度移情直接导致了文化错位,首先要做好的便是适度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一
方在客观情境下扮演一定角色的同时也是其本民族文化的代表。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应该
仔细觉察和认识他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据此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反馈。适度移情要求把主体暂
时置身于客体的位置,努力感悟、理解和接受客体所要表达的真实信息而不是主体自己所理解
的信息。因而在交际时应该在知晓对方是否移情,以及移情程度的基础上,决定是否移情、怎样
适度移情。还应注意,移情时人们往往会受文化定势的影响,意识不到个体的差异性。过度迷信
文化定势可能会给交际设置障碍,因而交际时可参照文化定势,但不可生搬硬套。

交际双方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依存,二者的异同都被承认且受到尊重。即使二者融合
后,也都保存其各自的特性。在这种交际模式中,交际双方协力合作,既不丧失自我,又能实现与他
文化的沟通。
如果交际双方都暂时丢弃了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个性,一味地去迎合对方,最终两方的文化还
是没有融合到一起,就可能产生文化错位。在具体的交际中,应根据语境来进行平等的对话式交
际。对话式的交际模式需要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交际双方从自身出发,相互依存,相互
合作,不断出新。在这一过程中,双方文化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交际的双方都应该保持其整体
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对方文化,为确保交际顺利进行而采取一种“求同”心态,并以此来影响
整个交际过程。而且采取对话式的交际模式,不仅能避免文化错位,而且有利于文化的长期多元
性发展。另外,保持自身的文化个性也能使跨文化交际者保持其文化的单一性。这样一来,跨文
化交际一方出现的文化错位现象也能避免了。
四、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为跨越障碍去适应对方,去移情、换位,反而可能会给交际带来阻碍。跨文
化交际涉及的因素很多,在具体交际中不能一味地适应对方,而应该审时度势,依据语境来判定如
何适度移情,如何使交际双方处于对话式交往的动态流动中。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葳葳,[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96.
龙源期刊网
[2][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