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课程感悟.doc

格式:doc   大小:3,09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程感悟.doc

上传人:文艺人生 2023/3/17 文件大小:3.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程感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课程感悟 】是由【文艺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课程感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课程感悟
体验“课程”,惊喜感悟
面对新课程的出台,我们好象是迎接一个孕育已久的新生儿,纷纷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学****和研究新课程。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把握好选择权,真正去研读孩子的这本书呢?通过对新课程的不断学****研究、实践,我感受到的是新与旧的交融、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种体会可组成一句话,那就是: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策略、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感悟“新课程”的开放,树立教育“新观念”。
“新课程”为我们看待世界和看待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开放性。开放性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成为能够开放自己思想的人,开放自己的思想,就意味着让自己原有思想观念向其他人的不同思想观念开放,向各种未知的可能性开放,这种开放的目的是要生成新观念。
1、树立整合的教育观,努力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目标的整合。
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在主题生成、开展、深入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打破学科间界限,更多地关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和认知需求,加深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
(1)打破分科规律,实现人文关系的有效整合是关键。
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展开,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根除学科界线的必要性。因此,我力求和全体教师们努力从思想上和行动方式上改变这种局面。现在,每天利用幼儿的午睡时间开个小碰头会,已成为了我们每日的必然议程。利用这段时间,要求班级教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因此我深切感受到只有两个搭班老师间不断地沟通与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分科观念。
(2)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玩水的系列活动,在确立该主题之前,教师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孩子都特别爱玩水,盥洗活动时,许多孩子都会长时间滞留在水池前,玩玩弄弄不舍得离开。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水
——这种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的认识只停留它的
知识,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新课程要求教师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帮助树立自信;激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表现,培养独立人格;教给学****的方法,培养自主学****能力;坚持训练,养成自主的学********惯。因此,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而这一切都将依赖于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
1、给幼儿一些时间,让他们自主学****br/>每天,孩子们都想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给他们一些时间,孩子们就会充分利用:找朋友谈谈心,讲讲故事,做做游戏,看看图书,既舒活了筋骨,又增长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给幼儿一些问题,让他们合作学****br/>以往上课,教师提的问题都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幼儿一听就会答,有些脑筋转弯的问题,幼儿只是相互对视,毫无兴趣,老师最终自问自答。这种封闭式的提问,让幼儿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幼儿对答问题总像是例行公事,提问只是一种形式。如果我们提出一些联系孩子生活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而得结论,收效则更佳。如:结合“我们居住的城市”,谈谈自己居住的城市四季的变化;“太阳和影子的关系”等等,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3、给幼儿一些冲突,让他们探究学****br/>新课程要求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多创设一些冲突,让幼儿自己讨论解决。如在结构游戏《我眼中的戚大街》中,教师就安排了这样一个冲突:请幼儿用大型积塑构建大街的外围,在活动中现有的积塑没了,而外围墙还没建成,孩子们显得手无足错,于是教师巧妙的处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让小朋友们分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有的说用饮料瓶代替,有的说用牙膏盒代替,讨论十分激烈,并且用所想的办法解决了实际问题,最终建构了美丽的《我眼中的戚大街》,虽然他们的观点有些幼稚,但这毕竟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给幼儿一个内容,让他们去创造。
新课程提倡孩子自主学****培养创造性人才。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结合中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们举办了一个家庭设计大赛活动,孩子们可以大胆想象你心中美丽的家。在各小组发言中,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在设计中的经历和体验,将机器人、电脑遥控带
进自己的家,营造美好的家园,体验到自己创造的快乐。当然,幼儿自主学****时,教师并不是不闻不问,而要做积极的旁观者,进行指导、促进,而不要让自主学****流于形式。
三、建立合作、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深切的感到新课程时时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去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主题探究活动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活动的过程性,这些都给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和解读幼儿,成为孩子探究式学****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合作、平等的玩伴关系。
多少年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被人看成是一种“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种质朴的早已被人们所接受的师生观,在新课程中越来越不适应了。且不说教师“这桶水”的满与不满对学生“杯中水”的影响,单就教师“桶中水”的质量严重地影响到学生“杯中水”的质量而言,就足以让人们对这种师生关系产生怀疑,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相处。如在预设主题“我们身边的人”活动中,当时,我只是让幼儿事先调查他们身边认识的人的职业,以便幼儿在交流介绍时丰富知识,在幼儿相互交流介绍时,当佳佳小朋友介绍“我爸爸是一名警察”时,邓怿小朋友就很自然发出了提问:“是不是和110中的警察一样的?”紧接着其他小朋友也发出了提问:你爸爸抓小偷吗?你爸爸本领大吗?等等,针对孩子好奇心,我就专门组织幼儿关于警察进行讨论,让幼儿自由提问你想了解警察的什么秘密?幼儿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我想了解警察是怎样抓小偷的?我想了解警察是怎样破案的?……根据孩子们的提问,我们的教师及时进行了归纳整理,寻找孩子们的关注热点,于是“警察破案”,这一生成活动就生成了。正是由于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使参与的教师们真切感受到我们必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充分地、主动地与老师合作交往。而我们老师也要放得下架子,不懂的地方就和孩子一起学****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幼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师生间相互建构,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种氛围使孩子心态得到开放,主体性得到凸现,个性得到张显,创造性得到解放,同时教师专业得到成长和自我实现。
2、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发展者、引导者。
幼儿的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但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新课程更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教师作用和角色的定位符合当今世界幼教发展的潮流,也得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强力支撑。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是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学****如有一次吃过中饭,教师会带领幼儿在幼儿园中散步。那天,阳光明媚,小朋友们在阳光下自由的玩耍,中五班的李老师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手影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李老师立刻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的影子在你的什么地方?由于时间关系,那时幼儿回答的答案是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当幼儿回答出四中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困惑了,他们都睁着眼盯着我,并问:“李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而这个问题其实是幼儿站立时的方向不同造成的。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了不同方位找影子,在观察、比较中,幼儿找出了答案,他们兴奋的跳了起来。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前李老师又顺势向幼儿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趁热打铁,激励幼儿利用明天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探索更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可见,新课程中教师已经远远不限于知识传承者的角色,而是在教育中灵活地扮演最适宜的角色去与幼儿积极地互动,是幼儿教师工作中最本质、最富挑战性的环节。
3、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幼儿教师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他们是真正的幼儿学****发展的专家。新课程是开放的,开放后的课堂我们教师又应该如何驾御课堂、引导学生、达成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呢?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实际上是他们与材料、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幼儿之间的交流能促成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产生,因此活动课题大部分是从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的。首先,我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
以前,我们的教师总认为生成活动太难把握了,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只能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而现在在研读新课程理念,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教师深切地体验到幼儿的生成活动,它无时不有,无所不在。这是因为,我们开始****惯于深入地去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努力做到“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相互交融、有效渗透”。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的新的主题。因此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幼儿的生成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周而复始的。而我们老师的作用则更多地是聆听、筛选、建构、支持和拓展。
新课程是挑战,同样是机遇,在解析新课程,研读孩子的历程中,我们将时时为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同时也鞭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一位反思实践者,一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相信在和新课程的亲密接触中会使我们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上一层楼,体验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