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3
文档名称:

李鸿章评传 古籍教育文学.pdf

格式:pdf   大小:8,336KB   页数:40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李鸿章评传 古籍教育文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0/9 文件大小:8.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评传 古籍教育文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编
导论
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刘广京
中国近代化在什么时候开始?回答这个问题,当然要看对近代
化如何定义。社会科学的不同部门(如政治学和经济学)对近代
化的定义各不相同。一套从不同省份或若干省份考察中国近代
化的重要著作,将近代化解释为进一步走向社会平等化、政治民
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的过程。这样一种关于近代化的偏于理想
的包罗一切的定义,难以拒绝接受。然而,学术上毋需运用普遍
的价值判断。在比较历史中,也许可以认为,近代化的本质在于
从商业到工业的转变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工业化。本文
先讨论世纪中国历史上“经世”与“自强”的具体概念。然后
进一步考虑世纪中国引进以蒸汽驱动机器的主要企业。我
想按这样循序作历史考察,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
本文系作者据中文论文《经世、自强、新兴企业中国近代化的开
始》第一部分扩写而成,该文载《清季自强运动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央
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文本包括关于晚清近代化运
动成败的评价[。译文参照中文原作,谨此志谢。译者]
经世
“经世”一词许多历史学者曾经用过,英文著作中多译为
在晚清历史背景下,它的含义是什么?“经世”按通
常的说法,可以说是做官,但是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它的涵意远
远不止是做官“。经世”还含有服务的意义为国家和人民服
务的理想。它含有理想主义的目的,同时却十分注重实效亦
即注重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富有成效的具体贡献。
魏源年)等晚清时期一些人士认为,有一门学
问和研究形而上学的宋学与考订经书的汉学同样重要,那就是
要求直接面对国家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经世之学”。魏源说“:自
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生产和财用的问题无
法讳而不言;功利和效果必须予以强调。经书固然要读,但从中
引伸出来的教训必须见证于当前的需要。典章制度同样必须经
得起实际的检验。魏源充任贺长龄( 年, 年江
苏按察使, 年同省布政使)和陶澍年,
年江苏巡抚, 年两江总督)的幕友时,参
与筹划漕粮海运(取代仅靠运河运漕)和票盐改革,允许大约
名商人运盐销售(取代仅有十余名世袭的盐商)。这些改
革既切合实际,又十分适时。提倡不仅可取而且可行的改革,正
是经世治国的特色。
与魏源并世的经世学者包世臣( 年),不但对
漕、盐等问题极有兴趣,而且是黄河水利的专家,在浚河筑堤的
,治国才能,治国之术。译者
原文作“顾问”译者
技术方面有丰富的知识。他还深谙农业技术,是一部农业指
南的作者。与包世臣相比,魏源更加彻底地提出对商人企业
有利的政策。他要依靠商人的财力和管理能力,帮助解决政府
的问题。有关漕粮北运问题,他写道:“官告竭,非商不为功
也。魏源绝不低估政府的作用,不过他认为允许商人积累财
富,将有裨于国家的富强。国家一旦富强,就应当施仁行善“:无
不富强之王道。”魏源还说“:后儒特因孟子义利王伯[霸]之辨,
遂以兵食归之五伯霸],讳而不言。亦曾思足民治赋皆圣门之
事,农桑树畜即孟子之言乎
经世学者这样注重实效,他们对于能够增进国家和人民富
强的机器技术,便完全不会漠不关心。就以魏源来说,他从
年代提倡用江苏沙船运漕,到年代对西方轮船表示
兴趣,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跃进。他既然主张允许名左
右的投资者施行票盐法,那么,他赞同商办企业,便完全是前后
一贯的了。魏源于鸦片战争爆发后两年内刊行两部多卷本的著
作《圣武记》和《海国图志》。他在《圣武记》中,不仅记述清
代武功的历史,而且还提出关于有裨于国计民生的财经政策的
建议,其中就有鼓励私人企业开采金银矿。但“官不禁民之采”,
“官特置局,税其什之一二,而不立定额,将见银之出不可思议,
税之入不可胜用”。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一部世界人文地理著作,它部分根据
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收集的资料。魏源在一篇关于海防的导
论中,建议兴办水师,以西法造船制炮“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注意到西方生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价值“无非竭耳目
心思之力,以为民用”。不过他相信中国人在这方面能够赶上
指《齐民四术》。译者
西方,而且不会比西方逊色。
魏源为即将到来的自强运动勾画出一个轮廓。左宗棠
年)后来于年为重刊《海国图志》作跋,称魏源
的“方略可行,而大端不能加也”。世纪初期经世思想与自
强运动之间,显然有前后的连续性。
自强
何谓“自强”?自强的观念是怎样产生的?《易经》有这样著名的
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宋史》董槐( 年进士)传记载,皇帝问边事,亦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