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教学设计1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3/3/1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设计15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教学设计15篇 】是由【麒麟才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学设计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教学设计15篇
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娴熟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尝语言,体会意境。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日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佳作《滁州西涧》。
二、请同学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
3
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赐予了“草”独特颜色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2、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消逝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气勃勃,表现了作者闲适得意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动听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查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由于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3、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往往会消逝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4、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当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惊慌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依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3
五、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宠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诞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受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而忧虑,也特别关怀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哀痛)。
七、背诵诗歌
八、推断正误
1、独怜表现了诗人对滁州西涧春景的宠爱。()
2、幽字表现力诗人心情闲静。()
3、潮急导致舟自横,有着必定联系。()
4、舟自横表现力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教学设计2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熟识并把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敏运用。
2:使同学亲历“回顾再现——观看比较——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培育同学的各种力气,从而初步形成适应终身学****的技能基础。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同学的数学情趣。
教学重点:
使同学理解并把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同学刚刚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与之有很大相同之处。为了充分发挥同学已有的认知水平,运用已有的学问阅历,我设计了以迁移类推为主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一课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新知的方法,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使同学的各种力气得到形成和进展。为同学的终身学****与进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回答:前面我们学****了什么定律?请你用语言描述,用字母表示好吗?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把握较好。我信任你们对于乘法确定学得也不错,下面的题目你们确定觉得很轻松。2:旧知回顾
5
师:依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请你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来。
师: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口诀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同学口答板书如下)7×8﹦566×7﹦423×7﹦21
8×7﹦567×6﹦427×3﹦21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同学再现旧知(加法运算定律、乘法口诀)为同学探究新知搭建学问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乘法交换律
1:观看上面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位置,积不变)
2:引领验证
师:不是乘法口诀会不会也像你发觉的那样呢?算了下面的两组题你会明白的。
25×4﹦17×23﹦
4×25﹦23×17﹦
3:概括乘法交换律
师:依据计算结果,你能再概括乘法运算中的这种规律吗?你认为怎样称呼这一规律?(乘法交换律)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称呼?(有加法交换律想到的)师:正如你们说的,这就叫“乘法交换律”你们真会推想。请你们试着用字母表示它。(随机板书a×b﹦b×a)
【设计意图】在同学获得大量感性熟识的基础上,通过引领,使同学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轻松而自然地猎取乘法交换律。
6
4:巩固学问
(1)口答:15×23﹦8×125﹦
(2)口答:17×()﹦36×()()×126﹦()×37
(3)下面每组算式同桌比一比,看谁算得快。换过来试一试,你对乘法交换律有什么更深的熟识?
25×126×4﹦
(4)组织反馈沟通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和开放性题目的练****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共苦乘法交换律。通过比一比使同学感受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价值,初步建立简便计算的理念。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简洁的`计算却蕴含着如此奥妙,希望同学们连续发挥潜能探究更加浅显的数学神奇。
(二)探究乘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吗?你了解植树的重大意义吗?有一所学校组织了一批同学正在进行植树活动,同学们干得很起劲,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吧。(四班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种树,2人负责浇水。)小组内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
师:依据现有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课本的主题情境图,培育同学了解数学信息并能依据信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得到了熬炼。
8
2: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感念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发觉问题的力气很强,信任你们解决问题的力气也确定很强。(1)请回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解答?(指名口
答,板书:25×4﹦或者4×25﹦体现了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
(2)请同学们笔答: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同学独立解答,同桌可以沟通
看法)
(3)组织反馈沟通(请同学上台来呈现,要求不同列式的同学。)25×2×55×2×2525×5×2
(25×2)×5(25×5)×225×(2×5)
(4)引导概括,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概念
师:从上面算式和结果中,你又有什么新发觉?(三个数相乘,无论哪两个先乘,积不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应用价值,这里既有乘法交换律的理解与应用,又让同学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从而为进一步探究乘法结合律做好充分的预备。3:引导概括,形成乘法结合律
(1)激发引导
师:你们的发觉特殊符合上面算式的实际,很有进展性,这些算式中又蕴含着乘法一运算定律,请你们会想一下加法结合律,然后对上面的算式做出选择,写成两组等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头吧!
9
(2)(25×2)×5﹦(25×5)×2
(25×5)×2﹦25×(2×5)
(3)观看概括
师:通过观看说一说你的发觉(指名说一说)
生: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师:说得太好了!你们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一规律吗?(乘法结合律)我想你们确定是由加法结合律想到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迁移类推,在今后的学****中会不断的用到,下面我们共同的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b)×c﹦a×(b×c)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同学连续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究乘法结合律,使同学在探究中力气得到提高,技能得到进展,从而形成适应终身学****的方法基础。
(4)巩固运用,提升乘法结合律(1)填□
5×(14×9)=(5×□)×14
125×(8×13)=(□×□)×13
a×25×4=□×(□×□)
6×13×5=13×(□×□)
(2)算一算,比一比,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15×12???15×2×6
36×25???9×(4×25)
【设计意图】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并有开放性的练****中,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乘法结合律。
9
三:新知推广,内化提高
29×4×54×(35×25)125×23×8
40×52×254×8×25×12516×17×5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敏运用,使同学的学问,技能得到进一步的熬炼和进展。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长
1:回顾反思
(1)学问回答:请你说说你收获了哪些学问?
(2)方法回顾:
师:看来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你能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比较一下,有什么新的想法?
2:拓展延长
师:前面有同学提出“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你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几种列式方法?你确定会有新的发觉,祝你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学问、情感、方法的问题、梳理,使之内化为力气,通过课外延长,激发同学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乘法支配律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3
10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量、剪、拼、折等活动,主动探究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让同学在动手猎取学问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力气。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同学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在同学亲自动手和归纳中,使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同学主动学****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让同学经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学问的形成、进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内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老师预备:
4组学具、课件
同学预备:
量角器、练****本
教学过程:
一、爱好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这几天我们都在争论什么学问?能说说你们都熟识了哪些三角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