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幼儿早期教育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早期教育指南.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早期教育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爱和自由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Erich Fromm,1900~1980) 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什么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呢?我们知道许多动物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比如说:母鸡爱它的小鸡,老虎很爱它的小老虎。??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对孩子确实充满爱意。但是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恐怕就不是人人具有的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说:“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我们在幼儿院观察孩子的结果证明: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说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就越快乐无比。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他。不是的,我的理解是,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他母亲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得出,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母
亲一离开,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或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最典型的就是保姆带的孩子。孩子的表现是父母一回来,孩子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就只跟保姆,任何人都不跟,而且对保姆的依恋,常使父母有—个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好”。这种孩子离
开保姆就惧怕任何人。原因是父母在时保姆爱这孩子并让孩子为所欲为,父母不在时保姆便训斥和吓唬孩子。你不能想像得到爱的孩子,怎么会惧怕父母和保姆之外的世界呢?显然他得到的是爱和不爱两种情况,因此用他的经验来看就是他熟悉的人是安全的,除此之外危机四伏。??这种孩子欢乐少,思维不开阔。而正常的在父母那儿得到了爱的孩子,他会把这个感觉建立在自己
身上。因为他得到了爱的满足,他就有了安全感,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上。
华德福教育简介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创立在德国的斯图伽达(Stuttgart)。当时,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Emil 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Waldorf Astoria命名为Freie Waldorf Schule(德语)。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Waldorf School),也被称为鲁道夫·史代纳学校(Rudolf Steiner School)。
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心、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他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史代纳发现了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七年为一个周期。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第一个成长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大约七岁换乳牙之前。这个阶段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Life formative force),主要用于建设、健全和平衡生理身体的发展,建造灵魂在地球上的载体(Physical vessel),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成长极其迅速。在幼儿的意识中,他自己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的生命组织构成力。这一切对幼儿来说都是好的和善良的,幼儿本能地以模仿来学习。如果过早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就会透支生命力,而影响幼儿的整体平衡发展。这时段,人的发展仍处于植物性的发展阶段,儿童成长时显示出植物性特征,自然界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自然界的构型也是儿童想象力和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动物性也非常强,但不是由动物性支配着孩子。这个阶段又是儿童好爬、好跳和好动的年龄,因为动物性的爬、跳和动都是以身体的生长为目的,而不是来自动物性的欲望。儿童好动的天性是来自生命发展的需要,如果他的本质特性得不到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