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私募与公募
私募,什么是私募
私募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三大路径
私募基金五大优势
私募的组织形式
私募和公募基金的区别
如果您缺钱,私募=不上市融资
如果您有钱,私募=不入市投资
是谁在不动声色中,横扫近万亿的利润?
是谁在默默无闻中,获得上千亿的资金?
是他—“私募”
行事神秘、一击必中、操盘凶悍、出手阔绰,
《私募》为您揭开神秘面纱,为您铺就财富之路。
专家简介:
刘海林, 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班客座教授。八十年代首批公派赴美攻读金融管理专业。十几年来,曾在国内外多家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在私募投资与企业收购兼并领域多有建树,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东方名家--私募》各集标题:
第一集私募的出身
第二集另类私募基金
第三集私募基金发展现状
第四集“合伙制”私募基金
第五集私募投资1-选对项目
第六集私募投资2-保障收益
第七集私募投资3-选对投资工具
第八集私募投资4-获取最大投资回报
第九集私募融资1-引起投资人兴趣
第十集私募融资2-配合尽职调查
第十一集私募融资3-进行企业估值
第十二集私募融资4-与投资人“双赢”
第十三集私募投资的“黑匣子”
第十四集风险资本与新产业
第十五集“资本市场泡沫”的作用
私募
(private placement)是相对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
提起私募基金,也许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说起国际金融市场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也许您就不陌生了。这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像幽灵般四处游荡且频频兴风作浪的对冲基金,正是国外最典型的私募基金。这些金融
“大鳄”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屡屡出手,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它们所具备的惊人能力。
私募基金顾名思义,是与“公募”相对应的,公募基金即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开放式或封闭式基金,面对大众公开募集资金,国内的入门起点一般是1000元或1万元等。而私募属于“富人”基金,入门的起点都比较高,国内的起点一般为50万、100万甚至更高,基金持有人一般不超过200人,大型的私募往往通过信托公司募集,一般投资者很难加入其中。但总是躲在幕后的私募基金机构无疑是投资理财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其投资业绩普遍都高于基金。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与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私募游资作为市场上嗅觉最灵敏的资金集团之一,在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精准、暴利、神秘、是私募的代名词。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三大路径
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根据其内涵一般可以分为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也可称为风险投资基金)三种。我国私募基金通常专指从事与证券市场投资的、非公募形成的机构投资者。据估计,我国A股市场的私募基金规模大约有5000亿元人民币,规模较大的单一基金数额估计约2-3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以及外资背景的投资机构的竞争,我国私募基金也面临着结构性变动。以上提到的三种基金模式将是我国私募基金结构性变动的方向。
一、股权分置改革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股权分置改革是政府的既定目标。改革结束后,我国股票市场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将是改革之前的3~4倍。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也将比全流通之前简单得多。敌意收购(hostile acquisition)的压力也将迫使现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加密切地与股东合作,以避免被收购的被动局面出现。此外,股票全流通后,为达到产业扩张的目的,上市公司之间的相互收购也将变得容易且更有经济效率改善的意义。
通常上市公司不论何种形式的收购,都会给其财务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导致股票价格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带来变化。其中有些私募基金可能专注于这样的业务,由目前的普遍投机性私募基金转变为专业化从事上市公司并购甚至产业并购的合作伙伴性基金(M&A Fund)。这种收购基金正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为数庞大的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中的一种。以近年来在我国多有斩获的美国凯雷集团为例,该公司自有资金约为80亿美元,而投资带动的资金可达800亿美元,比我国A股市场全部私募基金的总数还要多。强大的资金优势、政治优势和全球资本上谙熟的人脉关系,对一些并购项目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些外科手术式的操作,即整体收购,不用十分费力地拿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获取超过30%的年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