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折射率的测定.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折射率的测定.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折射率的测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折射率的测定
(作者:佚名本信息发布于2008年07月31日,共有1286人浏览) [字体:大中小]
折射率是透明矿物的重要光学常数,精确地测定折射率值,对于鉴定矿物有着重大意义。测定透明矿物折射率值最常用的是油浸法。
一、油浸法原理
油浸法是将矿物碎屑浸没在已知折射率的介质中,比较二者的折射率值,通过不断更换不同折射率介质,以测定矿物的折射率值。常用的浸没介质为液体,称为浸油。对于少数折射率特别高的矿物,液体浸油达不到要求,需用固体介质。测定时将固体介质熔融而与矿物碎屑粘合后,比较二者的折射率值。
油浸法测定折射率。常用的比较方法有以下两种:

此方法是通过观察透明矿物与浸油交界处贝克线(亮带)的移动规律来判断透明矿物的折射率值。提升镜筒,若贝克线向矿物移动,说明矿物的折射率大于浸油;反之,浸油的折射率大于矿物。如果用单色光观察,当矿物的边缘与贝克线消失时,说明矿物的折射率与浸油的折射率相等或近于相等。
用白光做光源,当矿物与浸油的折射率接近相等时,在矿物碎屑边缘看到色散现象。其特点是在矿物边缘镶有两条颜色条带,靠近矿物一侧为橙黄色,靠近浸油一侧呈淡蓝色。稍许提升镜筒,橙黄色条带移向矿物,
淡蓝色条带移向浸油。它们移动的速度取决于矿物与浸油折射率的大小。
(1)当橙黄色条带向矿物移动比淡蓝色条带向浸油移动的速度快时,则表示矿物的折射率大于浸油。
(2)当橙黄色条带向矿物移动比淡蓝色条带向浸油移动的速度慢时,则矿物的折射率小于浸油。
(3)当橙黄色条带向矿物移动的速度与淡蓝色条带向浸油移动的速度相等时,则矿物与浸油的折射率相等。
色带形成原理以及提升镜筒时移动规律可作如下解释。
由于浸油和矿物的折射率色散程度不同,一般浸油大于矿物,所以浸油的色散曲线较陡,而矿物的色散曲线较平缓,也就是说浸油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增加下降得更快(图2-85)。图中的纵坐标代表折射率,横坐标代表波长,F为淡蓝色;D为黄色;C为橙色。Ⅰ、Ⅱ、Ⅲ、Ⅳ、Ⅴ是五种折射率相邻的浸油的色散曲线,AB为某种矿物的折射率色散曲线。Ⅰ号浸油的折射率在全部波长范围中均显著地高于矿物,两者色散曲线不相交。当用I号浸油比较矿物的折射率时,提升镜筒,贝克线总是移向浸油。Ⅱ号浸油的折射率靠近矿物,二者色散曲线交于B点,而B点处于橙光波长范围内,B点左侧全部波长都是浸油折射率大于矿物。当用Ⅱ号浸油比较矿物的折射率时,矿物边缘可见色带,淡蓝色条带迅速移向浸油,橙色条带缓慢移向矿物。此种情况说明,浸油的折射率大于矿物,当使用波长为656毫微米的光照明时,两者折射率值全等。Ⅲ号浸油的折射率更靠近矿物,二者色散曲线相交于N点。对N点左侧的波长,浸油的折射率大于矿物;对
N点右侧的波长,浸油的折射率小于矿物。当用Ⅲ号浸油比较矿物的折射率时,
矿物边缘呈现的橙色条带与蓝色条带的宽度几乎相等(
因为N点几乎位于可见光波长范围的中部)。提升镜筒时,蓝色条带移向浸油,橙色条带移向矿物。若两者移动速度相等,则说明矿物的折射率恰恰等于浸油的折射率,当用波长589毫微米的光照明时,矿物与浸油的折射率值相等。同样可见,Ⅳ号浸油的色散曲线与矿物的色散曲线相交于A点,A点位于蓝光区,因此矿物边缘的色带是橙色条带宽,蓝色条带细。V号浸油的色散曲线与矿物的色散曲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