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3/3/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是由【玉柱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蔡志刚[摘要]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主要问题有:文化断层使得我国大学教育丧失人文教育之根;实利原则严重侵蚀我国教育制度,医学院校难以独善其身;文理分科和医学教育专业化使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难有立足之地。加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转变观念,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增加人文课程数量,合理安排学时。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文化断层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60-03
多年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人文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者几乎没有疑义,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到底应该教些什么,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何在,学者们和教育主管部门存在广泛的争论,至今仍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1人文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通常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这里说的“基础教育”,并不是指给高等教育打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或普通教育,而是关系人之为人的教育。
人文教育从其性质上说就应该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学的是文字训诂之学,而大学都是***成己、治国平天下之学。四书中的《大学》开篇的四句话就阐明了大学的根本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将个人的完善进而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实际上,人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个人的身心修养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公共关怀问题。
西方的教育在古代,尤其是在古希腊,基本是以人文教育为主。文艺复兴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人文教育的发展,使人从上帝的神光中独立出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产方式的变革,敏感的思想家开始看出现代生活方式和教育制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首先是卢梭,他发现现代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对人天性的束缚,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的天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人文教育,即以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为目的。
医学人文教育是一般人文教育在医学这一特殊领域中的特殊应用。因此,一方面它不可能游离于一般人文教育的本质内涵之外而独立存在,没有一般的人文教育也不可能有医学人文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领域的特殊性,使得人文教育在医学中的作用比在其他领域更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在医学领域人文教育的缺失显得尤其明显和让人难以接受。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当社会各界集中火力对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医学人文失落广为指责之时,而其他各行各业人文教育的不足就鲜有人关注了。我们所理解的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在一般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将医学生培养***格和谐、健全,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之上,将人文精神与医学这一特殊领域相结合。其核心是尊重一切与医疗有关的人的价值。主要包括:尊重、热爱和敬畏生命,以维护生命作为医学的最高使命和职责。这是古今中外医学人文观的共识;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以及平等的医疗与健康权利;注重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社会及病人对医院及医务人员利益和价值的尊重和肯定;医院及医务人员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医学人文教育之目的是对医疗行为双方人的人格、价值和利益的相互尊重,是对社会利益、人类健康利益的共同维护。
2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现代大学的致命伤是没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中国现代大学从开始就没有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之中。事实上,中国现代大学的诞生恰恰以与中国传统文明断裂为标志。从20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教育就切断了自己的文明传统,中国的大学因此成为没有文化之根的大学。“五四运动”对中国今天的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民主和科学,但对传统文化断裂的危害,我国学者还缺少深度的反省。今天整个人文发生问题,有远因,有近因。远因是“五四运动”,近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后果就是文化的断层。伦理也好,道德也好,我们民族长期传递的价值观,被中断了。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几代中国人很难把我国传统的伦理变成我们生命里血液中的东西。中国文化传统及其经典在我国大学的地位就是当成解剖批判的对象和材料,最多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研究对象,而不是所有大学生必须阅读讨论的经典。以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制改革在“国文”课中多少保留了一些传统,但中国传统及其经典的地位并没有在大学教育系统中重新确立,没有人真正下大力气重新设计研读中国古典文明及其经典的本科通识课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们基本上用政治课取代了文化课,如此一直要到1995年前后才开始提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问题。但整个问题意识仍然是模糊的,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文化素质教育”。可以说,整个20世纪我们都以“废除封建传统”为名彻底否定了我们自己的整个历史文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还能有多少文明底蕴也就可想而知了。说到底,文明底蕴是不可能离开文化传统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传统在部分学者特别是传统中国学术的学科中得到了比较多的重视,但在整个社会包括大学内,多数人包括多数大学生仍然没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起码尊重。但一个鄙视自己文明传统的民族是断然不可能成为一个“文明大国”的!
我国医学院校除了专业课程以外,其他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教授内容和其他学校并无二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文化,何来人文教育。没有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大哲学家罗素指出:“根治所有社会弊病的良药,就是提供适当的教育。”传统文化这一课不补,要改变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医学院校难以独善其身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其他制度,尤其是主导性制度的影响的,它必然会受制于社会主导制度。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要求逐步涌入各种社会制度,成为支配性因素,教育也不例外。虽然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完全消失,但教育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的附庸甚至其一部分,却也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当发展经济成了我国社会至高无上的目标后,教育必然要服从这个目标,否则它将难以为继。当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持续不足之时,我国教育大踏步走向商业化就成为不可阻挡之势。教育制度越来越靠拢市场制度,教育目标越来越以市场需求为转移,是现代性必然的结果。
当实利原则严重侵蚀我国教育制度,作为为我国医疗机构培养、输送专门人才的医学院校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当实利成为社会基本的价值准则后,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长必然将在学校所学东西与学生日后的经济收益挂起钩来,兴趣、爱好、所学之物本身的价值,乃至个人的性格能力合适与否都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遑论人格修养的培养了。对于绝大多数学****医学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上医学院校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以后能从事医务工作,将来能有不错的经济收益,如此而已!至于一个医者应有的人文精神,对生命尊重、热爱和敬畏不在考虑之列。很少有人像蔡元培和梅贻琦那样,认为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格的基本途径,关系到立国之本。

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文史哲的学****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它使受教育者在提升自己的时候也超越自己,看到自己作为人类一分子对于全体人类的责任。它在使受教育者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人格的能力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和人类培养合格的公民。而文理分科使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难有立足之地。文与理相融则利,相离则弊。相离是违反自然,违反人的本性,则难于大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钱学森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我虽然不赞同当下中国要培养出多少大师,但人为地搞文理分科,对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可以说有百害无一利!”高中文理分科人为地分割了科学知识本来相互联系的链条,搞得文不****理,理不学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存在明显不足。单一的课程结构,使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特长得不到发挥,创造、思维、实验操作等能力得不到施展。再加上忽视个性差异的教学方式和僵化的考试手段,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只是一句空话。
中国的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分专业。医学院校的学生一年级就进行专业学****必修课程设置完全按照国家的规定,与其他理工学校相比,只不过是多了一门《医学伦理学》。人文素质教育直到今天仍然游离于主要课程体系之外,使人文教育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由于医学院校学生本来就学业繁重,人文教育课就被当做主课以外扩大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的附加课。学生只看重专业课,不重视人文教育课,把他们当做是可有可无的混学分的课程,效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
医学院校无疑应该给学生讲授生物、化学与人体解剖学,但对一个未来的医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应懂得何以善待生命,此属天职。当我国医学院校放任专业教学乃至职业培训压倒一切,这样塑造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专业知识,但就文化修养而言,却很可能是一群极端自私、蒙昧乃至野蛮的新生代。
3加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
,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要真正提高我国医生的整体人文素质,关键是转变观念和意识。学校应该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通过入学教育,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和医患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达国家医学发展的模式和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对未来医学生在人文素质的挑战,给学生强调人文修养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布置医学生的必读书目和医学教育结束时医学生在人文素养上应该具备能力和达到水平。必须使医学生刚进入大学就意识到,医学的学****不只是技术和知识的积累,更是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医学是一个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是一个科学过程,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同时,医学又是一个人文系统,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人与其存在的社会因素、人的生命与其存在的自然因素、人的健康与其存在的自然、社会因素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还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就必须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失去传统就意味着失去了依托,要走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加以学****和发扬光大。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其所倡导的“仁”学,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尊生、爱人、重义轻利等方面。尊生,就是珍视人的生命。中国向来就有贵人的思想《孝经》提出“天地之性(生)人为贵”。《黄帝内经?素问》有“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论述。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则更进一步强调“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并将自己的医著都冠以“千金”两字。人既为万物之尊、宇宙之主,自然要求尊重人的生命,所以荀子认为:“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黄帝内经》更谓:“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人的生命神圣性,尊重人的生存权利。
爱人,就是同情人、关心人和帮助人。为医者的仁爱之心,来自于对患者的同情心,只有具备仁爱之心、同情之心才可以担当医学这一重任。孙思邈、徐大椿、龚廷贤等著名医家都论述过同情心是行医者必备的品质。除了同情以外,爱人还体现在行医者对患者的关怀。这是一种以爱己、爱亲之心到泛爱众的精神,也即孔子所说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重义轻利是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孔子将义看做人立身的根本,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认为人的利欲是无止境的,但社会财富却很有限,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故需节欲,即“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汉儒董仲舒也倡导“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舍利取义的理想人格。
,合理安排学时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医学人文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总学时比例,美国和德国达20%~25%,英国和日本达10%~15%。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在前1/3的课程中,有75%的时间用于学****文化艺术和人类学,在后2/3的课程中,也有近25%的时间继续学****文化艺术和人类学。然而,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学时,%,%。而在这些人文素质课程当中,又是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要真正达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就应该适当地增加人文课程尤其是意识形态教育以外的人文课程的数量和课时量。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我国的医学人文课程提高到总课时的10%~15%。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在医学教育的整个阶段分别有所侧重地开展,在基础学****阶段,开设思政类人文课程;专业学****阶段,通过讲座、选修课等形式结合医学开设历史、艺术等人文课程;临床见****实****阶段,应该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通过病案讨论、基于问题的学****PBL)等方式把伦理学、医学相关的法规等结合到解决临床问题的学****和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