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9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9篇).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3/3/2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9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杜富国事迹观后感(9篇)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杜富国事迹观后感(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杜富国事迹观后感(9篇)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一般战士,在最危急的时候,毫不迟疑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终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决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久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快乐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2023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险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与担当,暖和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疆扫雷云南段最终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疆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疆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到什么。
力争上游,做不畏风雨的弄潮儿。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傲岸地飞行。”富国同志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参加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复一日的排雷是他对覆盖恐惊的雷区百姓深深的爱,无怨无悔。作为中国军人,杜富国冲到了最前线,力争上游的信念是他对自己的交代,不畏风雨的完成排雷任务是他对边疆人民的交代。事在人为,假如没有像杜富国同志一样敢为人先的弄潮儿,乱石嶙峋、沟壑纵横的雷区怎样扫,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怎样得到保障?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英勇者。危险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士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急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英勇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布满***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气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殊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毅兮不行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英勇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疆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终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盼。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思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惦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立,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宏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表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许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久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阔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鼓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杜富国先进事迹学****心得篇二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盼望;
重庆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特别不易。
时针拨回到2023年10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平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认真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预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别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快乐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峻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明显,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战胜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始终与他并肩前行。
2023年6月,中越边疆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疆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学问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晰,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学问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头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连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靠着“肯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渐渐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由于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难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们走,我来扛。”为了让战友们在雷场能够喝上水,杜富国硬是将30余斤的饮用水扛上雷场,全身负重近百斤;
在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的丛林也挡不住杜富国无畏的脚步,来回6公里山路,,杜富国次次都要争着扛两箱;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根本机电学问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2023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盼已久的盘金良马上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效劳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惋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气勃勃。
而从前,云南边疆,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斗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很多当地人由于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大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急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根本在野外吃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永久不行能遗忘的数据。
环境艰难,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识。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错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长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转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急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急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排解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缘由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育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难过之外更多的是傲慢,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杜富国先进事迹学****心得篇三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盼望;
重庆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特别不易。
时针拨回到2023年10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平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认真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预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别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快乐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峻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明显,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战胜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始终与他并肩前行。
2023年6月,中越边疆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疆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学问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晰,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学问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头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连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靠着“肯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渐渐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由于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难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们走,我来扛。”为了让战友们在雷场能够喝上水,杜富国硬是将30余斤的饮用水扛上雷场,全身负重近百斤;
在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的丛林也挡不住杜富国无畏的脚步,来回6公里山路,,杜富国次次都要争着扛两箱;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根本机电学问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2023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盼已久的盘金良马上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效劳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惋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气勃勃。
而从前,云南边疆,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斗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很多当地人由于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大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急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