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附参考答案]上教试题.pdf

格式:pdf   大小:93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附参考答案]上教试题.pdf

上传人:mama1 2023/3/20 文件大小:9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附参考答案]上教试题.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附参考答案]上教试题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附参考答案]上教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正衡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创编者:
十乙州
出卷人:艾璐
说明:1、本套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2、考试时间是是为90分
钟,考试时可使用CZ1206型函数计算器
〔第一卷〕
〔每一小题2分,一共4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每一小题之答案填在
后面的表格内〕
。以下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纯洁物的是

?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
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以下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化学反响的是

,小畅同学朗读了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
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活力……。〞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化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物质中,未计入
监测空气污染指数工程的是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惰性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变为无色的液氧
,沸点较低的液氮会先蒸发出来
,会使人中毒而导致死亡
***。燃放***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
的气体,它是


......
取用固体粉末滴加液体检验装置气密性加热液体
ABCD
,可以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的操作是
,第一组为氧气和空气;第二组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第三组为空气和二
氧化碳。某同学只用了一种实验用品就很快地区别出了上述三组气体。你认为该实验用品是

,也不属于分解反响的是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①实验时,
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展光用,对实验产生干扰;②经过一段时
间是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右挪动;③实验完毕以后,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可观察到广
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述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②①③②③D.①②③
,雪月饼倍受青睐。为防止雪月饼上的冰激凌融化,通常把月饼放在制冷剂干冰中低
温保存。某民把保存月饼的干冰放在密闭的塑料瓶中,并保存在冰箱里,其可能产生的效果或者后果是
,是节能的好方法
,便于干冰保存,以利重复使用
,放出大量的热,引发冰箱爆炸
,因体积突然膨胀,会引发冰箱爆炸
,教师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选择问题,分别用石灰石颗粒、纯碳酸钙白
色粉末、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五种物质进展了实验,小华同学作了如下记录:
①向石灰石颗粒中滴加浓盐酸,在颗粒外表产生许多气泡,同时冒出大量白雾;
②向盛纯碳酸钙白色粉末的试管内倒入稀盐酸,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③向石灰石颗粒中滴加稀硫酸,在颗粒外表产生气泡,片刻后,停顿反响;
④向盛纯碳酸钙白色粉末的试管内倒入稀盐酸,用手握住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⑤纯碳酸钙与盐酸反响,能迅速产生CO,难以控制。
2
⑥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响,反响时间是较短,搜集不到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你认为小华同学的记录中,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A.③④⑤B.④⑤⑥C.⑤⑥D.①⑤⑥
,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能说明微粒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响容器〔如以
下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将白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整套装
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完毕以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荚,观察现象。根据
上述信息,完成17、18小题。
,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渐渐前移到约


,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没有夹紧弹簧夹〔活塞没有弹出〕

,不正确的选项是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参加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
,是因为在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
,应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出氢气
,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以下节水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不洗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第二卷〕
二.〔6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完成21—24小题〕
,河水中含有很多不溶性的物质,假设要去除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得到
较为澄清的水,在实验室里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肯定玩过“吹肥皂泡〞游戏。假设在实验室里向一装有肥皂水的蒸发皿中分别
鼓入氢气、氧气,产生的肥皂泡有的上升,有的下沉。其中在上升过程中破裂的肥皂泡里充满的气体是
_______;在下沉过程中破裂的肥皂泡里充满的气体是_______。
“无壳的生鸡蛋〞吗?其实,同学们只要在你自家的厨房里将一个新颖的生鸡蛋放
入__________中,过一夜后你就能得到“无壳鸡蛋〞。
,当我们翻开冰箱时,常常会伴随有一阵“雾〞产生。你知道这阵“雾〞是如何形成的
吗?请简述其形成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对“真空包装食品〞的探究。〔完成25小题〕
:场上销售的豆腐干、盐水鸭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
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___气而受到抑制,停顿繁殖,从而防止食品变质。
背景2:“可比克〞等膨化食品、茶叶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
内的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
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猜测假设】经过同学们的剧烈讨论,最后同学们提出了气体可能三种情况:①N、②CO、③H。
222
【提出方案】〔1〕小明同学认为气体不可能是H,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性。
2
〔2〕为了继续探究气体的成分,小华和小红两位同学各提出了一种方案。
①小华方案:搜集一瓶该气体,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木条熄灭。由此得出气体是CO。
2
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__〔是或者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红的方案被同学们认可。走进食品消费工厂,在装有该气体的容器〔容器内压强接近大气压强〕
上连接了下右图一个装置。
〔a〕为了使容器内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______〔左
或者右〕挪动。
〔b〕不管气体是CO还是N,试管中都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2
___________________。
〔c〕经过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CO。
2
【交流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该气体除了是CO,还可能是_________。
2
四.〔13分〕有关蜡烛的实验探究。〔完成26、27小题〕
c外焰
b内焰
26.〔6分〕化学兴趣小组一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展
a
焰心
了如下探究。
〔1〕小畅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
比水;
〔2〕小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
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者“c〞〕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温
度最高;
〔3〕小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该黑色物质是
___________。
〔4〕三位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将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有能被点燃的石蜡蒸气冒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出;假设再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那么发现另一端很难点燃,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化学兴趣小组二的两位同学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这一问题时,进展了如下的考虑和分析。
图1图2
〔1〕小明认为:通过图1装置,用蜡烛代替红磷,通过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
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者“不变〞〕,他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图1装置进展实验,证实了自己的
结论。〔注:此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忽略气体溶解于水所引起的气压变化〕
〔2〕小张认真分析了小明的实验结果后,进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明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张设计了如图2装置,进展以下实验:
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外表的水分,放入捆在惰性电热板下面的凹槽内;
②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试剂瓶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③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热板电源,发现白磷先熔化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
烟。说明通电前瓶内仍含有__________,产生白烟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导致小明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_氧气未完全消耗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张和小明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氧气没有消耗完时蜡烛就熄
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分〕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完成28—30小题〕
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
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缺乏,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
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
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用。
右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28.〔1分〕依图所示,氧气〔O〕与臭氧〔O〕之间的互相转化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
23
理〞或者“化学〞〕变化。
29.〔6分〕依图所示,水圈与二氧化碳能建立起循环,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那么
在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响呢?就这一问题,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对此进展了
实验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答复有关问题。
[提出假设]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酸。
[设计实验]〔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
假设紫色石蕊试液变色,那么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
枯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以下图示进展实验,在〔Ⅰ〕〔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
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假设〔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那么证明假设成立。
[反思交流]小范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缺乏以证明“二氧化碳
和水反响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
〔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酸。
30.〔13分〕兴趣小组在讨论上述循环图时,就“二氧化碳对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
开了剧烈的讨论,在交流中有学生提出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为了对温室效应有更全
面的理解,该小组展开相关的研究。下面是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局部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温室效应是由于
大气温室气体增多?大气中的大量二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氧化碳、******烃、
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
地球的温室效应?CO〕,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
2
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
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目前,产生温室效应
主要同由于现代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
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大火等等这些燃料燃烧
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
的。
根据上述信息,请答复以下问题:
〔1〕小组同学采用图①装置制备CO气体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请写出实验室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②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_______,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用图③装置来进展CO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气体,右侧
22
集气瓶中盛放__空气__(填气体名称)。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_______
(填“低于〞、“等于〞或者“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CO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
〔4〕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忧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
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局部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
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①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释放能量〔填“释放〞或者“消耗〞〕;
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为:;
③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原因是

六.〔13分〕很有价值的“微小差异〞。〔完成31—33小题〕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
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
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
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展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升。开
场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屡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
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准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
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之答案。
31.〔3分〕〔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______〔“必然〞或者“偶尔〞〕
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之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表达了两位科学家具有〔〕的精神。
,,百折不挠
,,诲人不卷
32.〔4分〕瑞利和拉姆塞两位科学家在利用氨氧化原理进展实验时,所需氨气的制取反响原理如下:
2NHCl(固体)+Ca(OH)(固)△CaCl+2NH↑+2HO。
42232
空气、氨气在HY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如下: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
物质空气氨气
密度/〔g/L〕
溶解性/极易溶
①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帮助两位科学家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搜集氨气的装置,请在相关空格处打√。
氨气
②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33.〔6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展加热,在产生氮气的同时,还有a、b
两种物质生成。其中a是一种亮红色的物质,b在常温下是一种液态物质。以下图是各物质之间的互相
转化图:〔反响中涉及的物质、各反响的反响条件都已给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答复以下问题。
①写出a和c反响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和d反响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CuO和NH反响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创编者:十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