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
西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
(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3)伸直型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
斜的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屈曲型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二)骨折分类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 证候分类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血瘀滞,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胃纳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淤血阻滞证:损伤中期,经初期治疗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肝肾不足证: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气血不足,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治疗
(一)、手法治疗

采用非麻醉下或血肿内麻醉下徒手整复。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整复方法:采取拔伸牵引、端提挤压,夹挤分骨等手法。
固定方法:固定3周内每周摄片、换绷带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注意观察骨折断端位置,防止骨折再次移位,一般固定4~6周。
(2)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整复方法(以右侧为例):同样采取拔伸牵引、端提挤压,夹挤分骨等手法,与伸直型相反。
固定方法:基本同伸直型骨折固定法,不同点在背、掌侧石膏条位置互换,远端掌侧、桡侧块达掌指关节,手掌部放置棉垫后包扎固定,使腕背伸15°~30°。前臂固定体位、时间,摄片、换绷等均同伸直型骨折固定法。
(3)半脱位型桡骨远端骨折
①整复方法
背侧半脱位:助手握住肘部,术者握住腕部拔伸充分牵引后,术者一手维持牵引,一手用掌部环握患者腕部近端,
用拇指将远端骨折块及脱位部向掌侧推挤复位,牵引下徐徐将腕关节掌屈,使伸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片移位。
掌侧半脱位:手法与背侧脱位型相反。
②固定方法
背侧半脱位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半脱位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时间均为4~6周。
(4)无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