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浸矿细菌的
扩大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浸矿技术以其环保、经济等优势赢得国内外科研及生产单位的青睐。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和钩端螺旋菌属于高效浸矿菌种,其扩大培养的装置、技术及工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浸矿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开展室内柱浸试验的必要条件。在现有的技术中,曾有专利报道过几种微生物通气培养装置,如CN2263653Y、CN2505484Y、CN2529873Y。这些装置的结构及工艺流程较为复杂,细菌培养速率可控性差。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微生物通气培养装置结构繁琐、工艺流程复杂及细菌培养速率可控性差等缺点,特设计了本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包括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和排气口,其特征是供液系统的一端连接循环反应腔外腔4腔体上部的进液口16,循环反应腔由外腔4、中腔14和内腔13组成,内腔13通过三根连通管12与外腔4联通,中腔14
由一根联通管12与外腔4联通,内腔13与中腔14不联通,内腔13通过带孔的固定板固定在中腔14内,中腔14也由带孔的固定板联结在外腔4内,设有两套供气系统,其中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8连接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7连接中腔14,外腔4的顶部的封盖上开有排气口15,循环反应腔底部设有排液口11。供液系统由高位槽1、液体流量计2和液体控制阀3通过管线顺序串联而成。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5、气体控制阀I6与空气压縮机I7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8供气给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I8、气体控制阀I19与空气压縮机I110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培养好的菌液通过排液口11排出循环反应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实现双重循环高速培养;可控制培养量。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腔体的结构及装配图;图3:外腔剖视构造图图4:中腔剖视构造图图5:内腔剖视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微生物通气培养装置由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及排气口组成,其中供液系统由高位槽1、液体流量计2和液体控制阀3通过管线顺序串联而成,供液系统一端接通循环反应外腔4腔体上部的进液口16。循环反应腔由外腔4、中腔14和内腔13组成,内腔13通过三根连通管12与外腔4联通,中腔14由一根联通管12
与外腔4联通,内腔13与中腔14不联通。内腔13通过带孔的固定板固定在中腔14内,中腔14也由带孔的固定板联结在外腔4内。设置两套供气系统,其中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5、气体控制阀61与空气压縮机I7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8供气给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I8、气体控制阀I19与空气压縮机I1IO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外腔4的顶部安装一个封盖,封盖上开有排气口15。培养好的菌液通过排液口ll排出循环反应腔。循环反应腔体4、13、14采用耐酸的PVC材料加工,沿着内腔13和中腔14的轴向
边壁上开有一排间隔均匀的连同孔,以满足不同体积培养物的通气培养。空气压縮机I7、空气压縮机I1IO采用无油微型空气泵,无油微型空气泵价格便
宜、噪音小、气体的清洁度较高。供液系统功能当培养基和菌种的混合物一次性加入到循环反应腔时,计量体积;调节流量计2和控制阀3实现边注入液体边通气反应,可调节培养速度。方法及功能如下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和菌种加入高位槽l,根据需要的菌液量调节控制阀3和液体流量计2,将培养基和菌种混合物注入循环反应腔4内。启动空气压縮机I7和空气压縮机I110,气体由供气系统进入循环反应腔体,调节气体控制阀6和气体流量计5及气体控制阀9和气体流量计8使得内腔13的供气强度大于中腔14的供气强度,
以保证培养物的二次循环。循环后的气体由外腔4顶部的排气孔排出,培养好的菌液由排液口11排出。
权利要求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包括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和排气口,其特征是供液系统的一端连接循环反应腔外腔(4)腔体上部的进液口(16),循环反应腔由外腔(4)、中腔(14)和内腔(13)组成,内腔(13)通过三根连通管(12)与外腔(4)联通,中腔(14)由一根联通管(12)与外腔(4)联通,内腔(13)与中腔(14)不联通,内腔(13)通过带孔的固定板固定在中腔(14)内,中腔(14)也由带孔的固定板联结在外腔(4)内,设有两套供气系统,其中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8)连接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外腔(4)的顶部的封盖上开有排气口(15),循环反应腔底部设有排液口(11)。
,其特征是供液系统由高位槽(1)、液体流量计(2)和液体控制阀(3)通过管线顺序串联而成。
,其特征是设有两套供气系统,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5)、气体控制阀I(6)与空气压縮机I(7)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8)供气给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I(80、气体控制阀I1(9)与空气压縮机II(IO)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主要有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和排液系统构成。将要培养的微生物及其培养基混合物注入高位槽,再经液体流量计和控制阀流入反应腔内,其流速由液体流量计来控制,进而控制微生物的培养速度。同时,两套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分别压送到反应腔的内腔和中腔中,两个空气压缩机调节不同压力的情况下,可实现液体在反应腔内的二次循环,达到微生物高效循环培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