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421989820 2023/3/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浸矿细菌的
扩大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浸矿技术以其环保、经济等优势赢得国内外科研及生产单位的青睐。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和钩端螺旋菌属于高效浸矿菌种,其扩大培养的装置、技术及工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浸矿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开展室内柱浸试验的必要条件。在现有的技术中,曾有专利报道过几种微生物通气培养装置,如CN2263653Y、CN2505484Y、CN2529873Y。这些装置的结构及工艺流程较为复杂,细菌培养速率可控性差。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微生物通气培养装置结构繁琐、工艺流程复杂及细菌培养速率可控性差等缺点,特设计了本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包括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和排气口,其特征是供液系统的一端连接循环反应腔外腔4腔体上部的进液口16,循环反应腔由外腔4、中腔14和内腔13组成,内腔13通过三根连通管12与外腔4联通,中腔14
由一根联通管12与外腔4联通,内腔13与中腔14不联通,内腔13通过带孔的固定板固定在中腔14内,中腔14也由带孔的固定板联结在外腔4内,设有两套供气系统,其中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8连接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7连接中腔14,外腔4的顶部的封盖上开有排气口15,循环反应腔底部设有排液口11。供液系统由高位槽1、液体流量计2和液体控制阀3通过管线顺序串联而成。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5、气体控制阀I6与空气压縮机I7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8供气给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I8、气体控制阀I19与空气压縮机I110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培养好的菌液通过排液口11排出循环反应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实现双重循环高速培养;可控制培养量。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腔体的结构及装配图;图3:外腔剖视构造图图4:中腔剖视构造图图5:内腔剖视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微生物通气培养装置由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及排气口组成,其中供液系统由高位槽1、液体流量计2和液体控制阀3通过管线顺序串联而成,供液系统一端接通循环反应外腔4腔体上部的进液口16。循环反应腔由外腔4、中腔14和内腔13组成,内腔13通过三根连通管12与外腔4联通,中腔14由一根联通管12
与外腔4联通,内腔13与中腔14不联通。内腔13通过带孔的固定板固定在中腔14内,中腔14也由带孔的固定板联结在外腔4内。设置两套供气系统,其中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5、气体控制阀61与空气压縮机I7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8供气给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I8、气体控制阀I19与空气压縮机I1IO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外腔4的顶部安装一个封盖,封盖上开有排气口15。培养好的菌液通过排液口ll排出循环反应腔。循环反应腔体4、13、14采用耐酸的PVC材料加工,沿着内腔13和中腔14的轴向
边壁上开有一排间隔均匀的连同孔,以满足不同体积培养物的通气培养。空气压縮机I7、空气压縮机I1IO采用无油微型空气泵,无油微型空气泵价格便
宜、噪音小、气体的清洁度较高。供液系统功能当培养基和菌种的混合物一次性加入到循环反应腔时,计量体积;调节流量计2和控制阀3实现边注入液体边通气反应,可调节培养速度。方法及功能如下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和菌种加入高位槽l,根据需要的菌液量调节控制阀3和液体流量计2,将培养基和菌种混合物注入循环反应腔4内。启动空气压縮机I7和空气压縮机I110,气体由供气系统进入循环反应腔体,调节气体控制阀6和气体流量计5及气体控制阀9和气体流量计8使得内腔13的供气强度大于中腔14的供气强度,
以保证培养物的二次循环。循环后的气体由外腔4顶部的排气孔排出,培养好的菌液由排液口11排出。
权利要求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包括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和排气口,其特征是供液系统的一端连接循环反应腔外腔(4)腔体上部的进液口(16),循环反应腔由外腔(4)、中腔(14)和内腔(13)组成,内腔(13)通过三根连通管(12)与外腔(4)联通,中腔(14)由一根联通管(12)与外腔(4)联通,内腔(13)与中腔(14)不联通,内腔(13)通过带孔的固定板固定在中腔(14)内,中腔(14)也由带孔的固定板联结在外腔(4)内,设有两套供气系统,其中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8)连接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外腔(4)的顶部的封盖上开有排气口(15),循环反应腔底部设有排液口(11)。
,其特征是供液系统由高位槽(1)、液体流量计(2)和液体控制阀(3)通过管线顺序串联而成。
,其特征是设有两套供气系统,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5)、气体控制阀I(6)与空气压縮机I(7)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8)供气给内腔(13);另外一套供气系统由气体流量计II(80、气体控制阀I1(9)与空气压縮机II(IO)连接而成,通过进气管(17)供气给中腔(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升式微生物循环培养装置,主要有供液系统、供气系统、循环反应腔和排液系统构成。将要培养的微生物及其培养基混合物注入高位槽,再经液体流量计和控制阀流入反应腔内,其流速由液体流量计来控制,进而控制微生物的培养速度。同时,两套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分别压送到反应腔的内腔和中腔中,两个空气压缩机调节不同压力的情况下,可实现液体在反应腔内的二次循环,达到微生物高效循环培养的目的。

最近更新

施工员之市政施工基础知识题库含完整答案【网.. 62页

幼儿园中班艺术教案方案电子版(三篇) 8页

2023年质量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达.. 113页

2023年质量员考试试卷【综合题】 42页

质量员之装饰质量专业管理实务测试题含完整答.. 29页

安全员之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含答案【培.. 110页

安全员之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有一套).. 110页

施工员之市政施工基础知识题库附参考答案【满.. 61页

施工员之设备安装施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62页

观察蚂蚁小学作文300字 1页

质量员之装饰质量专业管理实务测试题(培优).. 29页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3页

家乡的九峰山三年级作文 1页

2023体育教育实习讲座心得合集 30页

2023年施工员之土建施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历.. 69页

2023年施工员之装修施工基础知识题库精品(基.. 82页

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600字作文 2页

2023年标准员之专业管理实务考试题库及答案(.. 70页

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范本(八篇) 15页

2023年质量员之设备安装质量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33页

2023年质量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题.. 112页

LTE知识竞赛题库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名师推荐.. 87页

LTE知识竞赛题库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有一套).. 88页

安全员之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推荐 111页

施工员之市政施工基础知识题库及完整答案(易.. 61页

施工员之市政施工基础知识题库(达标题) 61页

2022年08月广东珠海市金湾区卫计系统事业单位.. 87页

诗朗诵我们一起成长 3页

2023年二季度护理三基考试试题 7页

2022年党规党纪知识测试题和答案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