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模内双面转印装置的制造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模内双面转印装置的制造方法.docx

上传人:开心果 2023/3/2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模内双面转印装置的制造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模内双面转印装置的制造方法 】是由【开心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模内双面转印装置的制造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模内双面转印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名称:模内双面转印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内双面转印装置,模内双面转印装置包含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滚轮组及第二滚轮组,当第一滚轮组带动第一转印膜沿着第一方向输送至第一模穴及第二滚轮组带动第二转印膜沿着第二方向输送至第二模穴时,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合模而以塑料由浇道注入到合模空间而固化成成品,第一转印膜及第二转印膜分别转印成品的相对二面,藉以增加成品的二面造型运用,并需要一道模内转印的工序即可完成,工序成本相对降低。
【专利说明】
模内双面转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模内转印装置,特别指一种模内双面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3C、家电或交通工具等均可见到塑化产品外壳的身影,大众对于相关电子产品的外壳造型需求也日益提高,例如外型及颜色上展现时尚及特殊美感,随着涂装技术的演进,模内装饰(In-MoldDecorat1n,简称IMD)是目前国际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而IMD领域中的模内转印(In-MoldRoller,简称頂R)多半是运用于移动电话及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0003]模内转印主要是在将已印好图案的膜片放入金属模具内,通过送膜机器(Feeder)自动输送定位,然后将成形用的塑料注入模具内与膜片接合,使印刷在膜片上的图案跟树脂形成一体而固化成产品,藉由模内转印的方式可整合射出制程与装饰制程,免除二次加工作业程序及其所耗费的人力工时,生产时的自动化程度高和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较低。
[0004]市面上常看到模内转印技术仅能用在产品的其中一面,若要在产品的正反面都上膜片,需要二道模内转印的工序,不但工序成本提高,且制造时间长,其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也相当高,是以****知问题即是当前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如何改良模内转印的成型结构,使得成品的二面可同时转印膜片,藉以增加成品的二面造型运用,并需要一道模内转印的工序即可完成,工序成本相对降低、成品的二面同时转印的制造时间相对减少、人力成本相对降低,并有效缩短制造时间,进而提高产品良率,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藉此,仅需使用一套模内双面转印装置,即可于射出成型材料时,直接将第一转印膜与第二转印膜分别贴附于射出成型成品的相对二面,增加成品的二面造型运用。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内双面转印装置,包含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滚轮组及第二滚轮组;第一模具具有第一模穴,第二模具具有第二模穴及至少一浇道
;第一滚轮组沿着第一方向输送第一转印膜相对于第一模穴移动;以及第二滚轮组沿着第二方向输送第二转印膜相对于第二模穴移动,第二方向相异于第一方向;其中,当第一模具相对结合于第二模具时,第一模穴与第二模穴之间形成合模空间,第一转印膜贴附在第一模穴及第二转印膜贴附在第二模穴,以塑料由浇道注入到合模空间而固化成成品,第一转印膜及第二转印膜分别转印成品的相对二面。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包括多数吸附第一转印膜的第一抽真空孔,并且,第二模具包括多数吸附第二转印膜的第二抽真空孔。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对应第一模具的X轴向位置设置,第二方向对应第二模具的Y轴向位置设置。
[0009]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所附图式仅提供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外观示意图。
[0012]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3]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于吸附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4]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于合模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5]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于塑料注入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6]图3E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于开模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0018]【符号说明】
[0019]I模内双面转印装置
[0020]21第一模具
[0021]211第一模穴
[0022]213第一抽真空孔
[0023]22第二模具
[0024]221第二模穴
[0025]222浇道
[0026]223第二抽真空孔
[0027]24合模空间
[0028]4第一滚轮组
[0029]41第一转印膜
[0030]5第二滚轮组
[0031]51第二转印膜
[0032]91塑料
[0033]92成品
[0034]X第一方向
[0035]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6]请参图1至图2所示,图1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第一模具21与第二模具22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模内双面转印装置I,该模内双面转印装置I包含第一模具21、第二模具22、第一滚轮组4及第二滚轮组5,以模内转印(In-MoldRoller,简称頂R)制程大规模制造塑料91件外部装饰的加工技术。
[0037]请参图1至图2所示,第一模具21(公模具)具有第一模穴211,第二模具22(母模具)具有第二模穴221及至少一浇道222,第一模穴211对应第二模穴221,第一模穴211与第二模穴221之间共同界定一合模空间24。
[0038]请参图1至图2所示,第一滚轮组4沿着第一方向X输送第一转印膜41相对于第一模穴211移动,第二滚轮组5沿着第二方向Y输送第二转印膜51相对于第二模穴221移动,第二方向Y相异于第一方向X,在此,第一方向X对应第一模具21的X轴向位置设置,第二方向Y对应第二模具22的Y轴向位置设置,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使第一滚轮组
4与第二滚轮组5分别至所需位置设置,意即,第一滚轮组4以X轴向的第一转印膜41分别在公模具的侧边输送、第二滚轮组5以Y轴向的第二转印膜51分别在母模具的侧边输送,有效安排模内双面转印装置I内的各组件空间配置。
[0039]此外,第一转印膜41与第二转印膜51的膜片上依序设置有多数油墨图案层,转印后可将油墨图案层分别印制于成品92的相对二面。油墨图案层有一特定图形、线条、文字、符号或数字的印刷图层或金属镀层,印刷图层利用喷涂、丝网印刷、平版、凸版或凹版等印刷或各式涂布机涂布在薄膜上,金属镀层可为电镀(Electroplating)、派镀(Spattering)、蒸镀(Evaporat1n)或其他可使金属离子披覆在该薄膜上。
[0040]请参图2至图3A所示,图3A为侧视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21包括多数吸附第一转印膜41的第一抽真空孔213,第二模具22包括多数吸附第二转印膜51的第二抽真空孔223,藉由第一抽真空孔213与第二抽真空孔223分别吸附第一转印膜41与第二转印膜51,使第一转印膜41贴附在第一模穴211的内壁面,第二转印膜51贴附在第二模穴221的内壁面,让第一转印膜41与第二转印膜51之间空出成品92固化成型的区域,且第一转印膜41与第二转印膜51在成品92成型后,一体成型于成品92的相对二面,第一转印膜
41与第二转印膜51可完成的呈现成品92内外表面上。
[0041]请参图3A至图3E所示,图3B为吸附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C为合模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D为塑料91注入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E为开模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当第一模具21相对结合于第二模具22时(合模时),第一模穴211与第二模穴221之间形成合模空间24(如图3C),第一转印膜41贴附在第一模穴211及第二转印膜51贴附在第二模穴221,以塑料91由浇道222注入到合模空间24而固化成成品92,意即,塑料91流经合模空间24,当合模空间24内部塑料91固化后,将形成一与装饰薄膜一体的加工物件,使第一转印膜41及第二转印膜51分别转印成品92的相对二面。
[0042]在此,塑料91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热塑性塑胶或者是热固性塑胶,热塑性塑胶例如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者是聚***乙烯等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而可多次成型的塑胶,而热固性塑胶例如为环氧树脂或者是尿素甲醛树脂等只能成型一次的塑胶。意即,塑料91可以由聚苯乙烯(PS)、丙烯***(ABS)、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甲酯(PMMA)、尼龙(Nylon)、玻璃纤维(GF)或商用常见做为壳体的高分子材料所形成。塑料91也可以由上述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所形成,例如,丙烯***(ABS)与聚碳酸酯(PC)组成的复合材料、尼龙
(Nylon)与玻璃纤维(GF)组成的复合材料或丙烯***(ABS)、聚碳酸酯(PC)与玻璃纤维(GF)组成的复合材料。
[0043]请参图4所示,图4为步骤流程图。本实用新型模内双面转印方法的流程图,该模内双面转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0044]步骤300:提供第一滚轮组4沿着第一方向X输送第一转印膜41相对于第一模穴211移动;
[0045]步骤310:提供第二滚轮组5以不同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输送第二转印膜51相对于第二模穴221移动;
[0046]步骤320:相对结合第一模具21与第二模具22,以使第一模穴211与第二模穴221之间形成合模空间24,且第一转印膜41贴附在第一模穴211,而第二转印膜51则贴附在第二模穴221;
[0047]步骤330:经由浇道222注入塑料91至合模空间24而固化成为一成品92,令第一转印膜41及第二转印膜51分别转印在成品92的相对二面。
[0048]上述的第一方向X的位置为对应第一模具21的一X轴向位置输送如前所述,第二方向Y的位置为对应第二模具22的一Y轴向位置输送如前所述,在此不再累述。
[0049]在步骤320之中,第一模具21具有多数第一抽真空孔213,吸附第一转印膜41至第一模穴211内侧面,第二模具22具有多数第二抽真空孔223,吸附第二转印膜51至第二模穴
221内侧面。
[0050]藉此,改良模内转印的成型结构,使得成品的二面可同时转印膜片,藉以增加成品的二面造型运用,并需要一道模内转印的工序即可完成,工序成本相对降低、成品的二面同时转印的制造时间相对减少、人力成本相对降低,并有效缩短制造时间,进而提高产品良率,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藉此,仅需使用一套模内双面转印装置,即可于射出成型材料时,直接将第一转印膜与第二转印膜分别贴附于射出成型成品的相对二面,增加成品的二面造型运用。
[0051]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提出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模具,具有一第一模穴;一第二模具,具有一第二模穴及至少一浇道;一第一滚轮组,沿着一第一方向输送一第一转印膜相对于该第一模穴移动;以及一第二滚轮组,沿着一第二方向输送一第二转印膜相对于该第二模穴移动,该第二方向相异于该第一方向;其中,当该第一模具相对结合于该第二模具时,该第一模穴与该第二模穴之间形成一合模空间,该第一转印膜贴附在该第一模穴及该第二转印膜贴附在该第二模穴,以一塑料由该浇道注入到该合模空间而固化成一成品,该第一转印膜及该第二转印膜分别转印该成品的相对二面。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包括多数吸附该第一转印膜的第一抽真空孔。,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模具包括多数吸附该第二转印膜的第二抽真空孔。,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对应该第一模具的一X轴向位置设置,该第二方向对应该第二模具的一Y轴向位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