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6课春秋争霸
教材分析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春秋五霸”。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同时弱灭强存,数量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步伐。战争也使我国境内各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目的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吴越争霸。 
:①使学生认识一些大诸侯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实行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②通过讲述勾践复国的故事,给学生以启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发愤努力。 
:①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帮助学生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齐桓公称霸 
难点:诸侯称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教学方法 以讲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指出)前一个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下面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
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它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与一个客观的历史时期相当,故以此作为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挂《春秋列国形势》图,指图讲)西周盛时,大封诸侯,王室也拥有直接管辖的“王畿”、人口和军队。当时渭、泾、河、洛地带方约千里都是王畿。王畿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成为周天子控制全王东迁以后,王室直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兵力大为减少。各诸侯国渐渐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用晋侯以周天子名义会诸侯和平王丧葬费乞求于鲁国为例说明)。
由于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天下呈群龙无首之势,一些随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争作天下霸主,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请同学看脚注“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南方的吴和越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五霸”之中,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二、齐桓公称霸 
(指《春秋列国形势》图讲述)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