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pdf

格式:pdf   大小:1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pdf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3/3/22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是由【我是开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文言文答题技巧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
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
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
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
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
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
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如果在自己复****掌控的范围内,
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
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
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
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
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
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
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
题干所问问题。
3人物分析题型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
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
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
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性的语言,念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
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4文言文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
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
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
子,前后通顺。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
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②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
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
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
“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③助词,不译;
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
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
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AT*]14B216C104194505937B494684EA6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