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地缘政治与中国战略.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缘政治与中国战略.doc

上传人:xwhan100 2015/4/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缘政治与中国战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缘政治与中国战略
作者:人生如梦梦醒花落
发表日期:2007-9-25 17:44:00 回复

大家都耳熟能详麦金德先生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了,中亚——西西伯利亚——东欧这一广阔地区(大致范围,具体上见仁见智),被看作世界地缘政治的枢纽(即“心脏地区”),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能主宰欧亚大陆,也就能主宰全球。
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当时铁路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世界交通运输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之前由于远离海洋而交通不便、缺少开发的亚洲内陆地区有可能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利用其位于欧亚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而成为铁路时代世界交通枢纽。
麦金德从欧洲立场出发,认为谁控制了东欧平原,谁就能进一步控制整个心脏地区。作为英国人,当时他非常担心最强大竞争对手俄罗斯帝国(已经占据心脏地区的大部分)利用这一资源,建立起庞大的铁路网,崛起成为超级工业强国,称霸世界。
当然实际上麦氏的这一理论并非完全正确,就经济上而言,大陆心脏地区的重要性从来都不如沿海地区,俄罗斯从来未能如其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世界主宰。事实上只有同时占据“边缘地区”(西欧或东北亚)和“心脏地区”(东欧、中亚、西西伯利亚)的国家,才能拥有征服世界的能力,当然除了中世纪昙花一现的蒙古帝国以外,这样的国家还从未出现过(除非今后中国征服俄罗斯,或者俄罗斯征服欧洲)。
尽管如此,这一理论仍然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知原先生指出,在地缘战略上,存在着两种关键地区,即“战略要地”和“战略重地”,前者是指交通要冲及易守难攻之地,其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纯军事意义上,而后者则是那些经济上的重要地区,可以为战争提供丰富的物资。战略要地往往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不发展经济的地区,或崇山峻岭,或荒凉大漠,或冰天雪地,这些地区在军事上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例如在古代中国与游牧民族争战中的河西走廊;而战略重地则必然是经济中心,特别是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一旦攻占,可以定居下来,建成强大的战略基地。
当然,这两种地区也常常是重叠的,例如中国古代的中原,既是经济发达的战略重地,又是交通枢纽的战略要地。在中国与北方蛮族的争战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也同样既是战略重地又是战略要地。
麦金德所指的心脏地区,即中亚一带,实际上就是战略要地,这片地区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因为它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它在交通上非常重要,它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位于几个边缘地区即东亚、欧洲、南亚之间,从这一地区出发,向西可进入欧洲,向东可进入中国,向南则可到印度洋。虽然这一地区在资源上也非常丰富,但主要是工业资源,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不具备成为经济中心、战略重地的条件。
边缘地区,主要是欧洲和东亚,则是战略重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较为适合人类居住生活,适合发展经济,所以事实上它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俄罗斯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地区,虽然知原在《世界大棋局与中国对策》中把它归入战略重地,但我认为严格来说其实它是处于战略要地和战略重地之间的位置。虽然俄罗斯也是一个欧洲国家,它的主体部分在东欧平原,也是一个比较适合发展经济的地区,但俄罗斯在地理上有一部分领土是心脏地区的一部分,与西欧和东亚相比,它的大部分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显然受到寒冷气候的制约。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历史上俄罗斯帝国长期统治着心脏地区的大部分,但在经济上却一直无法跟边缘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