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

上传人:夜紫儿 2023/3/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七年级物理知识点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物理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七年级物理学问点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23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23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量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简洁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肯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放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中物理学问点总结—光现象学问归纳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不行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耀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米/秒。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应用:(1)成像;(2)转变光路。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转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初中物理学问点总结—物态变化学问总结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试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记录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看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
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分:晶体都有肯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肯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外表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淌快慢。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初中物理学问点总结—光的折射学问总结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转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作光路图留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
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依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相交在虚焦点
上;
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肯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人的眼睛像一架奇特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七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表达,且比重不断加大。
,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擅长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开简单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格外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根底。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肯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
承受“估算”的方法能无视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学问进展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微元法
在争论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展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整体法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争论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争论的思维形式。
七年级物理学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分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依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依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假设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承受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学问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