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动物传染病学)猪伪狂犬病.ppt

格式:ppt   大小:19,166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物传染病学)猪伪狂犬病.ppt

上传人:autohww 2017/10/11 文件大小:18.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物传染病学)猪伪狂犬病.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猪伪狂犬病 (Porcine pseudorabies)
王湘如
E-mail: ******@.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教研室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猪是其贮存宿主和传染源。
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
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无奇痒。
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

牛、羊、猫、犬、许多野生动物、肉食动物及野生啮齿类等动物发病后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但呈散发形式。
人对伪狂犬病毒无易感性。
2. 历史
伪狂犬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
早在1813年美国就有学者描述该病。
直到1902年匈牙利微生物学家Aladar Aujeszky才第一次较为详细的描述了该病,提出由一种病毒引起,并将其与狂犬病区分开来。故本病也称为Aujeszky氏病。
二十世纪前半叶以来,伪狂犬病已成为东欧及巴尔干半岛如匈牙利、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等国家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大多数西欧国家和美国,1960年以前从猪群和牛群中分离到伪狂犬病病毒,对猪的感染极温和,对养猪业的经济损失不大。
六七十年代,毒力增强的毒株,导致暴发的次数显著增加,各年龄的猪均可发病。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I型。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

带囊膜的完整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无囊膜的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105~110nm。
囊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
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形态
伪狂犬病毒与其它疱疹病毒类似,呈圆形或
椭圆形,直径约180nm左右。
伪狂犬病毒粒子结构模式图
感染猪在发热期,其鼻液、唾液、奶、阴道等分泌物以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
PRV只有一种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学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
PRV具有泛嗜性特点,在多种组织细胞培养物可以增殖,并能产生核内包涵体。
PRV毒力由多种基因控制,其中TK基因是最主要的毒力基因。糖蛋白gE,gC,gD等也参与病毒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