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本章导学】
学****目标
通过第5章的学****希望同学们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掌握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
、机制、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和健康教育;
、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熟悉 。

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学****重点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
2.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
3.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学****难点
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常有前驱感染,在小儿和青少年中发病较多,也偶见于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3∶1。儿童流行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近期和长期预后均十分良好,很少有人死于肾
功能衰竭的并发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半年后仍持续有蛋白尿和/或血尿者宜及早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人的肾脏病理改变,给予积极的治疗。当然,老年人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更差。
概念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S),简称急性肾炎,起病较急并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可以伴发一过性肾损 1
害。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如图5-1所示:
图5-1:急性肾小球肾炎定义图解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胞疮)后,其发生机制是链球菌的胞壁成分或某些分泌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血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与上皮细胞足突之间,最终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双侧肾脏弥漫性炎症。本病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生性肾炎,呈弥漫性,以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肾小管病变不明显。如图5-2所示:
图5-2: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图解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平均为10天,其中皮肤感染引起者的潜伏期长于呼吸道感染。本病病情轻重不一,轻者除实验室检查异常外可无明
2
显临床症状,重者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预后大多较好,常在数月内自愈。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1)尿液异常
1)尿量减少大多数病人起病初期,尿量常降至400—700ml/d,7-14天后尿量逐渐增多,但无尿很少见。
2)血尿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尿,常为首发症状,约40%呈肉眼血尿。经过数日或1—2周后肉眼血尿常转为镜下血尿,镜下血尿可持续3-6个月甚至更久。
3)蛋白尿绝大多数病人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为大量蛋白尿,达到肾病综合征水平。
(2)水肿 80%以上病人可出现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多为晨起眼睑水肿,可伴有双下肢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纳潴留引起水肿。
知识链接: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水肿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3)高血压约80%的病人可出现高血压,多为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主要由水纳潴留引起,故积极利尿后血压可很快恢复正常。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
(4)肾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在起病初期可出现一过性的轻度氮质血症,常于尿量增加后恢复至正常,仅少数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
(5)并发症部分病人在急性期可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1)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病人,多在发病后7~14天内发生,但也可为首发症状,其发生与水纳潴留、循环血量过多有关。
2) 高血压脑病多发生在病程早期以儿童多见。
3)急性肾衰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极少见。 3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尿中红细胞多为多形性红细胞。尿沉渣中常有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可见白细胞、上皮细胞。尿蛋白多为+~++,20%的病人可有大量蛋白尿。
(2)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测定 ASO常在链球菌感染后2~3周出现,3~5周滴度达高峰。其滴度高低与链球菌感染严重性相关,早期应用青霉素后,滴度可不高。
(3)血清补体测定发病早期总补体及C3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