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

格式:doc   大小:2,328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

上传人:儒林 2023/3/25 文件大小:2.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是由【儒林】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二部分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路基工程是路面工程的基础。路基工程做不好,路面工程做得再好也没用,照样出问题。反过来也一样。
路基工程,有一整套的理论知识,内容非常丰富,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讲的重点,不是理论知识。因为时间比较紧张,不可能把理论知识讲全、讲深、讲透。今天要讲的,是施工当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我们要先讲清楚,在今后的施工中尽量不要出现。
(一)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填料选择得好,路基质量就容易保证,填料选择得不好,质量就很难保证。

宕渣是一种很好的路基填料,用宕渣填筑而成的路基,强度高,稳定性好,沉降变形少。但是要控制好几点:
①粒径要控制好
在平时的抽查中,经常发现宕渣填料的粒径严重超标。某项目有一个标段,粒径严重超标,多次指出,多次不改正。最后,监理办下达指令,900米长、,结果重新填筑,从此,粒径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宕渣,应该属于一种土石填料,而不是填石填料,所以,其粒径,按施工规范要求:
粘性土,才能改善路基质量。

这是最差的筑路材料。粉性土因含有较多的粉土粒,干的时候虽具有粘结性,但易被压碎,扬尘大,浸水时很快被湿透。粉性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大,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更容易使路基产生水分累积,造成严重的冬时冻胀,春时翻浆。所以,最好不用。某项目某标段一带大量的采用粉性土填筑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一个的大窟窿。

粘性土比粉性土为好,但不如砂性土。关键是要控制好含水量,要在含水量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加以充分压实,并且要有良好的排水设施,这样的话,筑成的路基也较稳定。

重粘土工程性质与粘性土相似。
高岭土的重粘土最好,含伊里土的次之,含蒙脱土的最差。
: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二)、路基填筑

在实际施工中,路基填筑分层厚度往往超过规范要求。分层厚度往往过厚。分层厚度太厚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经济效益是好
了,但是对于质量来说,平均压实度下降了,路基质量变差了。
分层厚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谈到分层厚度,大家往往就想到,最大松铺厚度是30cm。这是不确切的。最大松铺厚度跟路基填料的种类,压实机具、填土的部位都有关系,并不是固定的30cm。
实际采用的松铺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压实机具,通过试验确定。如果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就应该考虑减少填土层厚。有些施工单位,层厚严重超标,但是压实度试验结果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试验方法不对,仅取表面10cm,没有取到底。
桥台背后,涵洞两侧与顶部、锥坡与挡土墙等构造物背后的填土,每一层松铺厚度不应超过20cm。

路基宽度,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与设计值同宽,造成边坡表面松散、不密实。
规范要求,路堤填土宽,每侧均应宽于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1)上面一层是宕渣,下面一层是粘土,那么在粘土层表面应做成双向的大于4%的横坡。
(2)如果上面一层粘土,下面一层是宕渣,那么,在宕渣层表面应做成是平的。
(3)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

如果施工不当,可能会造成坍方。
在填筑时,应挖成内倾台阶,宽度不小于1m。

压实度,从总体上讲,应该达到质量标准的规定。
0~80cm:95%
80~150cm:93%
>150cm:90%
从路基的受力上来考虑,这样来规定是合理的。但从路基的变形,工后沉降上来考虑,就不一定完全合理。比如,有的工段,填方高度达到20多米,%来控制,将来的工后沉降是非常大的。
所以,要创优良工程,尤其是要创精品工程的,就应该提高压实度的标准。提高到多少,这里不作规定,由施工单位自己考虑。

桥台跳车在我省来说,还是一种较普遍,较严重的质量通病。关键的问题,是台背填土没有认真地施工,往往低于规范的要求,有的工程项目,这个问题就处理得较好,他们之所以处理得好,是因为他们下了功夫,在填筑材料,施工方法上,都比规范规定的更详细,质量更好。我们省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填料不规范。应该采用砂类土或透水性土。如果采用非透水性土,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等。
(2)填土范围不足。桥涵填土的范围,施工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未按规定施工。
(3)分层厚度太厚,压实度不足,台背填土分层厚度比路基填土要小一些,但实际施工中往往与路基同厚度,造成压实度不足,同时台背填土的压实条件较差,压实机具不理想,也造成压实度不足。
(三)路基排水
我们搞公路的,有一句话,“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水是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
因此,路基排水是相当重要的。
路基排水,从一开始施工到完工,到今后的运营使用,都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工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大家往往不够重视。
路基排水沟的施工应该先于路基的施工。如果排水边沟的沟底标高低于原地面的,要首先施工排水边沟,然后再做主体工程。不与主体工程同步,甚至等到路基填筑得差不多了,再做路基边沟。如沟底标高高于原地面的,应该首先做临时的排水设施,再开始主体工程施工。排水要形成一个系统。
另外,边沟要求线形美观,直线线形顺直,曲线线形圆顺,尤其是要创精品工程的,首先要把边沟做成精品工程,连边沟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做不成精品工程,其他工程部位更难做到精品工程了。路基所能看到的外观质量,无非是边沟、边坡,小桥涵,边沟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一定要认真做好。
关于路基排水,施工规范中有非常明确、非常详细的规定,请大家自己抽空认真学****这里不再说了。
第三部分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高等级公路中,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讲沥青砼路面。目前,我们省的沥青路面质量普遍比较低下,早期病害的存在比较普遍,比较严重。造成早期病害的原因,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的
原因。从技术上讲,也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为沥青路面的病害,全省、全国、国外也都存在,无非是程度有所不同。并且,在理论上,也不统一。比如,沥青面层的厚度,著名的沙庆林博士认为,一般12cm左右就够了,太厚了效果也一样的。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厚一些好。特别是国外,有些国家,采用30cm,几十年不坏。
今天,重点分析沥青路面的病害以及各类基层,底基层的质量通病。
(一)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主要有裂缝及裂缝引起的破损、坑洞、车辙、波浪,沉陷等。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通常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特别是裂缝附近土基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其结果是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冲刷和唧浆现象,甚至路面很快产生结构性破坏。这一现象使裂缝两侧的沥青砼碎裂,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加速沥青路面破坏。
沥青路面的裂缝,不但在我省普遍存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十分普遍,在国外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不少学者指出,要求沥青路面不裂是不可能的。
沥青路面除了裂缝,还有其他种种病害。下面具体讲一讲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接近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横向裂缝大多由基层裂缝的反射,或者由路基裂缝的反射或者由沥青面层的低温收缩造成。一般先从路面两侧先出现,逐渐发展形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预防或者减少横向裂缝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基层裂缝的出现。基层出现裂缝后,要封闭处理后,再浇筑沥青砼。路基的填筑要规范,沥青的质量要控制好,混合料拌合要规范。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这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基层沉降引起,或者由施工接缝质量不佳引起,或者由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
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施工搭接引起的纵缝,其形态特征长且直。而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由于路基湿软造成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纵缝。

块状裂缝是近于直交的裂缝,把路面分割成近似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