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302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

上传人:mkjafow 2023/3/25 文件大小:2.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 】是由【mkjafo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
目录
01
毫针刺法
05
穴位贴敷疗法
02
艾灸疗法
04
刮痧疗法
06
耳压疗法
07
推拿疗法
08
熏洗疗法
03
拔罐疗法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掼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留针与出针
毫针刺法-基本操作方法
毫针刺法
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1、口角歪斜
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
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临床按病们深
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危重;
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现以中经络的口角歪斜为例,
讲述中经络的毫针治疗。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取穴:颊车、地仓。
随证配穴:按病情酌情配取牵正、下关、水沟、四白等穴。
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单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
特别提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
毫针刺法
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2、腰痛病
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
等有关。
治法: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据症候虚实酌用补泻。
取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症配穴:劳损者加次髎;肾虚者加命门。
特别提示:~1寸;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10日为1疗程。
毫针刺法
针刺禁忌症
1、妇女妊娠三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穴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针刺。
3、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应禁刺。
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
5、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6、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毫针刺法
针刺的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3、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内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4、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
5、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
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

一、晕针
(一)现象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三)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四)预防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
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

二、滞针
(一)现象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二)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三)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四)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

三、弯针
(一)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二)原因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三)处理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四)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