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华民族传统小故事(校本教材).pdf

格式:pdf   大小:26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民族传统小故事(校本教材).pdf

上传人:小辰GG1 2023/3/25 文件大小:2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民族传统小故事(校本教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华民族传统小故事(校本教材) 】是由【小辰GG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华民族传统小故事(校本教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
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
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
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
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
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永远的老师
——***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
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
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
***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
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青年的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
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
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
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
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
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
于清政府***,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
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
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
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
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
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
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
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
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
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
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
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
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
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
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
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
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
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
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br/>刻苦学****br/>“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
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
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
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
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
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
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
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br****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
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br/>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
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
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
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
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
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
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
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
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
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
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
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
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
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
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六——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
这个小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
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
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
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
书来。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
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
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
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
醒,对他说:&quot;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quot;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
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
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
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
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quot;闻鸡起舞&quot;由此而来,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
时振作。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处于掌握知识的黄金时期,学校和老师
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环境,&quot;少壮不努力,老大空伤悲&quot;,就让我
们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像祖逖和刘琨那样,学****quot;闻鸡起舞&quot;的精
神,从小立志,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而奋斗!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七——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
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
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
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
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
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
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
人。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八——友爱助人
友爱助人
小朋友们!在学校里,你们总是和同学在一起学****玩耍;在家
里,又常常和邻居的小伙伴在一起。如果没有同学、伙伴,一个人会
多么孤单啊!
友爱助人,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当别人又困难时,应伸
出援助之手。人人需要友爱和帮助。友爱主人,能使人蓬勃向上,增
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向来时中国人民的美德。
每个小朋友都要“心中有他人,”要想到别人、爱别人。同学、邻里
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骂人,不打架。对于老年
人、残疾人、有特殊困难的人,更应该予以照顾、同情和帮助。为他
们做好事,送温暖。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荀巨伯冒死护病友》
荀巨伯是东汉时期地一位义士。有一次,他去探望远方生病的朋
友。可是当时正逢北方匈奴军队攻打过来,朋友害怕连累荀巨伯,劝
他快点离开。荀巨伯却怎么也不愿离开病重的朋友。当匈奴部队攻打
过来时,所有的人都逃走了,可是荀巨伯陪伴生病的朋友留在城里。
匈奴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留下来的原因。荀巨伯向匈奴人提出请求:
“我的朋友现在正在生病,我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我好朋友的生
命!”匈奴人觉得荀巨伯不仅在危难关头没有选择离开好朋友,反而:.
为了好朋友甘愿付出生命,他们觉得荀巨伯是个仁义之士,于是他们
选择了撤离,使这座城市得以保全。
荀巨伯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希望我们的
同学在平时的学****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让友谊播撒在校园的每个角
落。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九——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
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
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
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
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
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
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
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
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
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
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
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
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
传统美德小故事之十——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天,一位汉使在经历了
19个不平凡的年头后,又重新站在了大汉的大殿之上,他悲喜交加。
这位就是“留胡节不辱”的苏武。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吧。
汉武帝晚年,汉和匈奴间在经历多年战争后,正在酝酿重归和好。
汉武帝天汉元年
成任务准备回国之际,因为意外受到了一次刺杀单于行动的牵连,苏
武一行被扣留了。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保持汉使的尊严,
湖,给了一群公羊,说什么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
北海,人迹罕至,荒原千里。为了要生存下去,回汉朝复命,苏
武经常从野鼠穴内掘取“草实”充饥。汉节
表汉民族身份是他唯一的伙伴。白天,苏武依它为杖,屹立在风雪
中牧羊;晚上,又与它同床而卧,度过了一个个漫漫长夜。经年累月,
汉节上的毛全都脱落了。一天,他在长安的一位老朋友李陵,突然来
到北海。原来,李陵在苏武出使的第二年因兵败投降了匈奴。这次奉
了单于的命令来劝苏武投降。他对苏武说:“自打你出使以后,你的
母亲和一兄一弟都已相继死去。后来听说你妻子也改嫁了。两个妹妹
和三个孩子又不知存亡。你还留恋什么:.
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愿你听我的话,不要再固执了。”李陵的投
降,使苏武非常气愤,他说:“我早已把自己当作死在这里了,如果
你一定要我投降,我今天就死在你面前。”李陵只好叹息而去。在北
海,苏武度过了十九个年头。风沙撕破了他的衣服,岁月染白了他的
须发,冻饿练就了他一副硬骨头。苏武崇高的气节,受到了匈奴族广
大人民的尊敬。
昭帝初年,汉朝与匈奴和亲,汉朝遣使要求接回苏武,单于诈言
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按苏武随员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
上林
海。”单于大惊,才不得不允许苏武等九人随汉使一道归来。
苏武保持汉节,不屈服于匈奴贵族的任何威胁与利诱,代表了汉
族和匈奴族人民要求平等联合,反对民族压迫的共同愿望。因此,苏
武牧羊北海的事迹被人们编成歌、剧、故事,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