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pdf

格式:pdf   大小:18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3/3/26 文件大小:1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第1页
我出生在父亲是名人的家庭里,从而决定了我一生与大多数中国人不同的命运。父亲因
设计、领导建造杭州钱塘江大桥而闻名于世。多年来,有关他和此桥的历史渊源——造桥、
炸桥、修桥,已有大量文字记录,我无须再画蛇添足。
我曾在报刊上见过不少歌颂某些名人、要人的文章,作者还“烘云托月”地把他们的子
女也捧上了天,使人看了难免喷饭!我父亲显然不是此类英雄豪杰。据我所知,他一生遇到
的许多难题,无论工作上的,家庭方面的,还有许许多多有关他的“私”方面的,在他离开
这世界以前,都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没有能如愿。这当然是正常的名人也是“人”,他也无
法摆脱困扰“人”的种种局限、牵缠和七情六欲。
父亲的一生走过了不少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辛酸坎坷路。我还记得他在晚年常常和我们
谈的一段话人生乃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
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父母生了六个子女,虽然都留过学,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我们后来的成就与幼年时
代受父亲影响而产生的宏大志向都相去甚远,望父莫及,望己兴叹。如今,我们都垂垂老矣,
回顾一生,壮志未酬,辜负了他的厚望,常引为终身憾事。
父亲的五个“早”
父亲有五个早,分别是大学毕业早(18岁)、留学早(21岁)、得博士学位早(24岁)、
当大学教授早(25岁)、当大学校长早(29岁)。父亲从唐山路矿学堂(大学)毕业时不仅年
岁早,而且成绩好,在校四年,年年考第一。
我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大学里一位送信的邮递员,总是在学期终了来我家送信时和
母亲随便聊起“考第一名的又是那个小个子姓茅的,别看他的个子小,将来一定能干大事。”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位“姓茅的”就是她的丈夫。他的话后来果真应验了。之后,父亲考取
了清华留美研究生,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还创造了“茅氏定律”(1919年10月,茅以升在美国的博士论文《桥梁框架之次应力》完成,
全文共30多万字,在美国土木工程界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提出的一些新力学理论被称为“茅
氏定律”)。那时,他年仅24岁。
我想接着那位邮递员的话谈谈父亲的学****方法他多次告诉我们,在学校上课,最重要的,
除了自身无法改变的条件——天资外,就是要彻底地弄懂每天上的每一课的内容,不能等到
明天;其次是把时间分配好,根据学科的难易合理安排时间表,严格执行,雷打不动。即使
某一科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也不延长,留诸日后补上,随即进入下一课,使各科均不
落后,齐步向前。他的这种学****方法帮助他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我曾经照办过,效果很好,但未能持久。不少学者都提出过不同的学****方法,各有千秋,
不可一概而论。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贵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大家都承认运动好,但有多
少人是经常运动的?所以,父亲常说“知而不行,无济于事,只有坚持才是成功之母。”
把名人“之后”变为“之中”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第1页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第2页
父亲因领导建造钱塘江大桥而闻名于世。我家那时都认为,他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他去美
国留过学。因此,年轻时,我也把去美国留学看成是功成名就的必由之路。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学****从不横加干涉,他常对我们说“只要学出个名堂来,学什么都
可以。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名列前茅’。‘茅’字在此成语中的意思就是用一种叫‘白茅’的
植物所编织的旌旗,它应该走在最前面。你们有幸姓‘茅’,不要辜负祖上传给你们的这个激
励人上进的、稀有的好姓氏!”
他的民主精神可从他的子女所学的专业中得到答案我们六个人中有学物理、文学、音乐、
制药、地理、心理的,但没有一人是学桥梁的。可是,有时过分的民主也会让孩子们放任自
流,步入迷途。我选择了音乐,更是有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不但没有阻止,反
而在我的盲目坚持下尽力促成。
父亲的数学很好,他年轻时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一百位。但很遗憾,他这份
基因没有遗传给我。我那时在初中上学,对数学不感兴趣,有时还考不及格。后来,父亲不
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是音乐可以陶冶、改变人的性格,于是他多方打听,想找个音乐老师来
教我音乐。正好,邻居中有一位叫丁继高的会拉小提琴,父亲就为我买了一架玩具小提琴,
请他来教。那时,我大约是10岁我把拉琴当做我应该追求的人生的最大幸福和最大目标。我
暗自下了决心将来也要做个小提琴家。
父亲心中一直有另一座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让子女“成名成家”。我很小就知道
父亲是个名人,因为在报上常常见到他的名字。在杭州时我常看见和他来往的客人如竺可桢、
侯德榜,以及科学界的许多朋友。只见他们汽车出入(那时坐汽车的人很少),受人尊敬,他
们的生活比普通人优越得多。我呢,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个名人“之后”。这个“之后”使我
近水楼台先得月,窥见这月宫内的、芸芸众生以外的显赫名人的另一种生活,羡慕不已,企
盼不已。我要立志把这名人“之后”变为“之中”。
书到今生读已迟
父亲常教导我“人,一定要和某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现在人们一提到‘桥’就会想到我,
希望以后人们一谈到‘小提琴’就会想到你。”
1940年,我考入了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1943年,我见到我校一位同学去了美国,
她父亲是当时国民党的财政部次长。受其影响,我留美夙愿不由得萌动,遂向父亲提出“我
也想去美国。”父亲造了钱塘江大桥后,在旧社会出了名,一个人有了“名”,就会有千丝万
缕的社会关系,我就是在他的这些社会关系的帮助下圆了这场美国梦。
我赴美前夕,父亲亲自为我买了《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等书籍,还有毛
笔、砚台、墨、宣纸这些“文房四宝”。他在机场给我的临别赠言,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你
到美国去,千万不要把中文丢掉。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5,将来中文必有大用处。除
了你的专业外,当然要在美国花大力气、大工夫把英文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不花大
工夫、大力气,是学不好的。千万不要学成个假洋鬼子,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只会
在中文里夹几个英文单词,而且别人还听不懂!一国的语言当然可以译成别国文字,但只能
译故事情节,不能译‘诗’。各国语言都有它们自身的美,这个‘美’是翻译不出来的,我不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第2页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第3页
相信英文能翻译唐诗、宋词,也不相信中文能译出莎翁和勃朗宁的诗的‘诗’意。唐诗之‘美’
只能用中文来表现。所以,中文要学好,仅仅看白话文还不够,还要学一些古文。中文的感
觉有一大部分来自古文,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中文也难学好、写好。”但来美后,我忙于学
校的功课、练琴、学英文,连一页中文也没有看过,一个毛笔字也没有写过,辜负了父亲的
好意,今日思之,仍感十分愧疚。
父亲心中有另一座桥|父亲,我成长中的一座桥--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