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ppt

格式:ppt   大小:788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wangzhidaol 2017/10/12 文件大小:7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设备的点检培训教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设备的点 检技能培训
(定义/重要性)





胡中彬

.
什么是点检
人类为了身体健康,发展了一整套完善的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例如,现代的预防医学包括日常预防、健康检查和早期治疗。与之相
对应的设备预防维修,也包括日常维修保养、设备检查和预防修理。
为了防止因突发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应像人身体的定期检查一样,
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查、诊断和早期维修。健康医疗所发展起来的那些
医疗检测手段,如心电图、血压计、X光、CT等,也应发展扩充到设
备诊断领域中。现代设备振动监测仪器、油分析设备即是这种从医疗
向设备诊断的扩展。设施点检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式,而且是一种制
度和管理方法。点检制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每个企业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点检制度,
点检的定义与重要性:
点检----是指为了维持营运设施原有的机能、确保营运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满足客户要求,按照设施特性,通过人的“五感”---看/听/摸/闻/触和简单的工具、仪器,
对设备的部位,用“八定”(定点/定项/定法/定标/定期/定人/定表/定流程)的模式,按预先设定好的技术标准和观察周期,对其进行精心的、逐项的周密检查。
设施的点检是TnPM倡导的全员参与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的核心,其中所
指的“点”是指设施的关键部位。通过检查这些“点”,就能及时、准确
地获得设施技术状况的信息。实行有效的对策维修,维持和改善设施性
能,预防发生事故,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施工作效率,保障正常营运。
设施的点检制度是预测维修和设施管理业务的基础,是现代化
设施管理运行阶段的管理核心,一切设施维修实施的行动始于点检。
设备的点检与传统的设备检查区别在于其实施的是 5 W2 H以及可
视化管理。
5W2H”技术—— What, Why, When, Where, Who, How.
考察点
第一次提问
第二次提问
第三次提问
目的
做什么(What)
是否必要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对象
原因
为何做(Why)
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否不需要做
时间
何时做(When)
为何需要此时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
地点
何处做(Where)
为何需要此处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地点
人员
何人做(Who)
为何需要此人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人
方法
如何做(How)
为何需要这样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标准
做到什么样子
HOW MUCH
做到什么样子
作业标准程度
做到什么样子
作业标准程度
点检的方法(八定)
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
定项: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
定法:确定检查的方法
定标:确定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
定期:设定检查的间隔时间
定人:确定检查项目的实施人员
定表:确定表单格式和记录要求
定流程:确定点检与维修的接口和工作流程
成闭环:步步工作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点检标准是动态的,需要不断修改和补充。
点检5定、6定、8定都对,只要标准合理、适用、有效就行
定点
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流程、设备、总成、零件
定哪些点?
如:
部位:滑动、回转、传动、与原料接触、能源介质腐蚀、
荷重承载、电气绝缘等
机械疲劳、易磨损、热疲劳、链接、接触、焊接部位、
润滑、参数显示(仪表、传感器)、安全防护、报警、
与质量相关的点。
定项
定项:设定检查的项目和内容
检查哪些内容?
十大要素:
压力、流量、温度、泄露、异音、振动、润滑、磨损、松弛、裂纹、腐蚀等
定法
定法:确定检查的方法
定法包括两个方面
:五感、工具、仪器、数据采集器
:运转、停机、不限定、解体与非解体
运转:压力、流量、温度、泄漏、异音、振动、
添油加脂
停机点检:磨损、松弛、紧固、裂纹、腐蚀、
不限定:可在停机或非静止状态下检查的点
定标
定标:确定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
点检标准分为:定性标准、定量标准
:应写明某种正常的状态或现象。
良否判断。
:应明确数值及范围,需要通过测
量,采集数据与标准进行比较。定量标准必须
写标准值(含上下限)、正确的计量单位
这是很多企业的薄弱环节
定期
定期:设定检查的间隔时间
决定点检周期的因素与前提
1. 设备作业率——每月的生产量
2. 使用条件——无误操作情况
3. 润滑情况——润滑方式与状态
4. 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粉尘
5. 对生产影响——设备的重要程度
6. 使用实际情况——其他同类厂的使用情况
7. 设备制造厂的推荐值
先设定一个基本值,以后随生产情况和设备情况的变
化,逐步修订完善,趋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