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秋声赋》教案2.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秋声赋》教案2.doc

上传人:金色阳光 2023/3/27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秋声赋》教案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秋声赋》教案2 】是由【金色阳光】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秋声赋》教案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4
《秋声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3、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能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自然界的秋天是一个百卉俱腓,众芳摇落的季节。在文学作品中,萧瑟肃杀的秋天可以视作具有隐喻意义的景象。它象征着一种繁华的消逝和一种心绪的黯然。这与中国古代文人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合,在描写秋天的诗文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伤感。那么,宋代文坛的领袖欧阳修是怎样来写秋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他的《秋声赋》。
二、检查预****br/>三、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文题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四、听录音,看画面
五、生齐读课文,整体感悟内容
六、文本研****br/>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2/4
”请结合课文谈一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
明确: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比喻——无形——有形
金铁皆鸣抽象——具体
赴敌之兵
2、作者写秋声除了运用比喻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
秋色、秋容
秋气、秋意——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秋状)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诗概》)
“秋声之韵味写不尽,以秋状写之”
3、面对着萧条肃杀的秋景,作者有何感叹?
明确:社会“百忧”,人生“万事”对人身心的莫大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在对“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的否定中,表达出一种“自足自安”的人生态度。
4、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明确: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同时,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3/4
七、小结
1、《秋声赋》集评
赋每伤于俳俪。如此又简峭,又精练,又径直,又波折,真是后学作文之点金神丹也。(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赋之变调,别有文情。(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
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未归于人之忧劳自少至老,犹物之受变自春而秋,凛乎悲秋之意溢于言表。结尾虫声唧唧,亦是从声上发挥,绝妙点缀。(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2、写作借鉴
(1)无形——有形(2)自然——人生(生活、社会)
八、跟读课文
九、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