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探讨.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探讨.docx

上传人:东写西读 2023/3/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探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探讨 】是由【东写西读】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探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探讨
摘要:基于城市规划社会化,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社会化存在问题,探讨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认为,培养学生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其主要任务外,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还应突出强调塑造未来规划师的人格、提高对“城市规划是社会过程”的认知。
社会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专业化的社会实践是高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某学科为背景,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角度,以提高大学生认知、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过程。城市规划是社会实践很强的学科,其科学性来自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社会重大需求不仅是城市规划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实践的基本出发点。笔者从“城市规划的社会化”这个基本命题出发,密切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社会化的主要矛盾,探讨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的任务。
1城市规划的社会化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蕴藏与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关注。Capmbell将城市美化运动、公共卫生运动和Howard的“田园城市”理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Lenardo则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追溯到更早的莫尔、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乌托
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思潮,而这些思潮也成为以后“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的渊源。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贯穿于西方的城市化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起源。

二战后,在早期的城市更新中,基于“物质主义”之上的形体规划设计(技术至上主义和功能理性主义)由于缺少对城市社会运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和对城市社会问题缺乏细致研究,使城市规划的功能理性受到广泛的批判和质疑。对“技术至上主义”的激烈抨击使人们开始思考“规划为谁而做”、“规划师为谁服务”等城市规划深层次的价值观问题。随着反贫困斗争、反种族运动、人权运动的此起彼伏,市民社会思潮不断涌动,城市规划社会化逐渐成为西方主流。吴志强认为,整个1960s-1970s的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界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学问题的关注超越了过去任何时期。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摈弃了功能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石,提出了人与人和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主题。1980s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城市空间变得更加“分化”和“碎化”:社会精英阶层在舒适豪华的富有社区集居,而低收入阶层、少数民族和移民在环境恶劣的贫困社区集居,处于社会边缘,城市规划的社会性再次成为西方城市规划的焦点。周岚认为,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围绕着空间资源分配的社会公正问题而展开。
2我国城市规划社会化问题

城市规划是以政府行为的方式介入社会发展过程,在土地、空间资源的分配上体现社会所期盼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政策属性是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属性M维护公共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⑵,也是评判一切政府行为合法性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作为政府行为和政府重要职责一一城市规划,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价值的最高准则,也即城市规划应坚持“人民性”。但在最近十年中,城市规划似乎成为强势集团攫取特殊利益的工具。在各类开发区圈地运动中,失地农民成为征地的受害者,而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分别在农用地转换的地价差中获得了丰厚的报酬;在经营城市大张旗鼓的时期,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成为“经营”的最大赢家。

在“规划是生产力”的指导下,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成为评判城市规划科学性的最重要的标尺,城市规划的经济职能被无限放大,而对城市规划社会职能却长期忽视。在利益博弈,尤其是社会“极化”凸显的时代,城市规划应及时弥补和不断强化其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孙施文指出,以效率为准则是我国城市规划所面临困境的根本性原因。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本质是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过程,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最大问题是其社会职责的缺失,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

规划师作为整体的“社会”和个体的“市民”,不仅仅要“向权力讲授真理”,而且要“向市民宣传真理”,使公众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去维护自己的利益。理想的规划师应承担起组织社区及非政府组织(NGOS)的义务,不断提高市民参与规划的能力。但规划师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的“道德超人”,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经济人”。在实现的规划实践中,无论承认与否,地方政府与规划师之间实际上已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市场关系。规划师充当政府雇佣来的技术官僚⑶。在利益诱导之下,在地方政府与规划师地位不对称的关系之下,部分规划师职业道德下滑是必然的一种社会现象。
3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
城市规划是社会实践很强的学科,其科学性来自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城市规划早已从简单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包容城市社会的综合实践过程。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的作用是双重的一一实践中的德育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前者是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城市规划价值观及其作为未来规划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观。后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拓展专业学****领域,提高专业知识素养,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来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作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社会调查是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社会实践课程主题的选定,即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定社会调查对象;围绕调查主题,设计调查内容、技术路线等。
(2)实践阶段:核心任务是调查资料的收集,同时,也是对调查内容、调查基本方法等前期工作及时反馈、修正的过程。(3)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及撰写社会调查报告阶段」4)总结阶段:通过总结,完成社会调查基本方法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在当前规划师道德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塑造未来规划师人格非常重要。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是规划师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之一,即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悟出“规划为谁而做”这个基本的问题,培养学生做未来合格的“人民规划师”应有的品质。在社会实践课程的设计中,面向社会问题进行实践选题,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可以就学生所关心的、社会普遍存在的某一重大问题,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选定社会实践主题,鼓励学生深入调查。来自社会“最痛处”的亲身感受往往对未来规划师人格塑造起到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分析社会问题产生根源的欲望,指导教师从专业的角度,积极鼓励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例如,如何通过物质规划设计来实现人与人和睦相处,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如何通过空间规划来实现不同社区人群的融合,等等。通过这种探究性社会实践,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且在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全面提升未来城市规划师的
素养。
“城市规划是社会过程”的认知
规划的可操作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法律和行政的保障措施、社会的认同感和参与性、利用市场力量⑷。背离公共利益的精英规划无疑是缺少社会
认同感的规划,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规划实施难的最大障碍。面对社会群体间复杂的利益博弈,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从注重“物质形体规划”的教学内容向“物质形体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的教学内容转变。专业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环节,是沟通课堂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中,可就某一社会问题作为实例,让学生深入社会(公众、政府、企业等)调查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可能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化”这一基本命题的感性认识。